
3 通胀压力持续
“2011年上半年中国的CPI同比最高会上涨7%,更多因素来源于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充裕流动性。”
复杂的国内环境和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注定将是2011年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高层已经将2011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别定调为“稳健”和“积极”,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央的政策走向目前仍然捉摸不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要收紧信贷,去年12月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宣布加息已经显示了央行的决心,但2011年要将信贷总规模控制在7万亿以内还是比较困难的。”姚炜对记者表示。
姚炜用“无奈”形容中国央行目前的处境,一方面中国面临巨大的通胀风险,另一方面2011年中国地方的投资冲动会不断涌现,地方建设对信贷的需求巨大。“明年信贷控制在7万亿以内可能只是官方的表态,实际贷款总量肯定会超过7万亿。”姚炜预测称。
德意志银行研究团队表示,实际上,在许多亚洲国家中,通货膨胀仍然比通货紧缩更令人担忧。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入这些国家,企图在这些新兴市场获得比美国市场更高的收益。这一情况加重了通货膨胀。
姚炜预计,2011年上半年中国的CPI同比最高会上涨7%,这固然有2010年上半年CPI基数较低的原因,但CPI上涨的更多因素则会来源于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充裕流动性。
“中国央行2011年会继续加息,而加息潮在上半年就会出现。”根据法兴银行的预测,2011年央行会加息4次,其中有3次会集中在2011年上半年,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增速还将放缓。
“通胀实际上已经让人民币升值,同时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区间。这会带来人民币逐步升值,让内需不断扩大,并减少部分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全球性顺差。”德意志银行表示,中国的通胀或许会对全球经济实现贸易平衡有利。
姚炜对记者表示,事实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只是抑制流动性的部分措施,她预计,2011年央行还会打出“组合拳”,具体措施可能会包括收紧对资本流入的控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对冲、收紧某些行业的信贷供应等。
对于2011年的财政政策,姚炜表示,中央把2011年的财政政策定调为“积极”,实际上是将财政政策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有利补充。她指出,目前中国很多产业正在转型,还有一些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过度的货币政策调控可能会伤及实体经济。
“财政方面,国家可能会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关系国际民生的行业。此外,新兴产业也会成为2011年政策扶持的重点,而房地产市场会受到国家政策的持续打压。”姚炜表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