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红格 谷强)作为我市人口密集的老城区,长安区始终把关注民生作为衡量城区发展的一把标尺,遵循“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扎扎实实帮助困难群体解决“救助、创业、安居、残疾人”等问题。
该区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援助、临时救助等制度为辅助,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今年1-10月份全区累计保障24891户,45213人,发放低保金730万元,为82户困难家庭发放医疗救助金24.4万元,为1498户边缘户发放临时救济金26.1万元。与去年相比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都有明显提高。
长安区年初确定了以“通过培养1个创业成功学员,带动5人就业,实现就业倍增效应;通过创建1个创业实训基地增强学员创业技能,提高创业成功率”为内容的创业促就业“151”民心工程。该工程的“主阵地”——长安区创业培训基地目前已先后举办创业培训班138期,培训4047人,1251人当起了小老板,带动8000人就业。全区60个社区连续4年“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实现了小社区大就业。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长安区先后与辖区内173个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就业再就业合作协议》,获得就业岗位8000多个。同时,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4000多人。
民生安居工程立足解决 “住房难”问题。长安区成立了民生安居中心,专门负责没有利润开发空间、市场运作不动的零星片危破陋房改造,查出危旧房屋375处,总建筑面积864554平方米。此外,针对辖区危陋住宅实际情况,积极推进了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截至11月底,中山东路466号宿舍回迁楼、体育大街4号宿舍、常山纺织集团经编实业有限公司宿舍均已竣工并回迁入住;天同生活区、中建一局六公司河纺南宿舍、谈固小区大板楼改造项目正在运行当中。
该区大力实施“残疾人素质教育工程”,累计举办计算机、盲人按摩、家电维修、刺绣编织、种植养殖、心理健康、法律知识等各类技能、知识培训班50余期。组织残疾人各类培训班20余期,累计培训各类残疾人5000多名。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