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要有作为
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本应在外汇业务中身负审核义务的商业银行却被查出为“热钱”流入境内提供通道。10月底,外管局对9家违规办理外汇业务的银行分支机构给予了点明通报并处罚,其中包括四大国有银行。此后,外管局还特别加强了对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短期外债的管理,强化了银行在办理外汇业务时的真实性审核义务。
目前,外管局、商业银行对“热钱”已处于严密监控的状态。“尽管没有太好的办法全面监控‘热钱’,但是全面从紧,逐步杜绝了正规商业银行的‘热钱’流入渠道,使‘热钱’的流动越来越困难。”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据了解,现在的银行机构已经加强了对外资流入的盘查,大规模进入显然已经比较困难。同时,外管局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如实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通过将企业出口收结汇情况与其海关货物出口情况加以核对,有效甄别货物贸易项下资金流入的实际贸易背景,以保证出口及其收结汇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池子”须深挖
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一方面吹起了大量的资产泡沫,使新兴经济体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境外资金的流入将会使本币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威胁这些国家的出口。
面对源源不断的“热钱”,央行、外管局利用多种措施“外筑城墙,内修池子”。如外管局在10月28日至11月5日,10个工作日内多次对违规操作外汇业务的个人、企业、商业银行点名通报批评,并公布了地下钱庄、网络销售等导致“热钱”流入的案件,对相关市场主体起到警示作用。
而央行行长周小川更是提出治理“热钱”的“池子论”,“短期投机资金进来了,我希望把它放在一个‘池子’里,而不会任之泛滥到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中去。等它需要撤退时,将其从‘池子’里放出,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周小川日前解释道,“池子”就是外汇储备,并表示中国可以吸收因“热钱”流入带来的全部流动性。但“池子”效果如何,还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孟凡霞)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