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本报讯(通讯员李慧敏、王宏宾 记者赵建)12月15日,笔者来到元氏县殷村镇故城现代农业示范园。虽是隆冬时节,仍有许多农民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棚架框架进行安装和封顶。
当地农民李冬庭介绍,这里已建成200亩高效日光温室,500亩蔬菜拱棚,1000亩奶牛养殖区。
省发改委农经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我省将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主线,着力实施现代农业园区、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等工程,强化农村科技服务,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
2011年,我省将下大力抓好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和“张杂谷”种植;重点在全省86个粮食生产核心区县实施水利骨干工程、农田建设、粮食科研创新等,抓紧建设规模化、集中连片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再上一个新台阶,播种面积稳定在930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3100万吨,打造一批单产吨粮县和单产超过800公斤、900公斤的县。
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强畜牧业,重点实施畜禽良种、千万吨奶、饲草饲料保障、标准化规划养殖等八项工程;做大蔬菜业,加快推进24个蔬菜生产示范县建设,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850万亩,总产7500万吨;做优果品业,搞好果树结构调整、标准化外向型果品基地建设,全年完成干鲜果品生产1100万吨;做好水产业,积极实施以贝藻类生态环保养殖为主体的“四百工程”,着力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水产品总量达到119万吨。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以乳品、肉类、粮油、蔬菜、果品五大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构建优势产业体系,培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农村二三产业,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尽快培育出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
2010年,全省玉米机收水平仅为25%左右。2011年,我省将扩大农机装备规模,鼓励和引导农民购置多功能复式、低耗高效大中型农机具,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全省粮食生产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5%以上,玉米机收水平达到30%以上,全省麦田深松耕面积达到一半以上。
继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以良种培育、生物技术开发、绿色肥料研制为重点,下大力组织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建立健全新型、多元化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区域站建设,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集中力量抓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鼓励省级科研和推广单位、技术人员到园区创办农业企业和生产基地,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
大力发展高端精品农业。面向京津等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大力发展高端精品农业、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海洋农业,集中力量打造生态农业,着力推进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等基地建设,进一步开发农业农村旅游观光和休闲养生功能,培育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绿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