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置疑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我国除了世界500强榜上有名的40余家企业外,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创造了今天的社会财富和社会繁荣。国务院出台的“新36条”“民资新政”是高瞻远瞩的,然而要突破体制性障碍首先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体制障碍不破除不仅会拖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会影响30年取得的改革成果
对即将过去的2010年,中国广大民营石油企业几乎没有喜悦可言。国际石油市场跌宕起伏,国内成品油市场油荒再现,或朝不保夕或批零倒挂,或惨淡经营或卖掉转产,如何化解这一瓶颈?在日前举行的2010年中国石油市场年会上,河北省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齐放表示,“民资新政”与“现行体制障碍”的碰撞,表明了未来打破垄断之路依然充满着艰难。
“柴油荒”根源在垄断
从今年10月份开始,成品油供应日趋紧张,到本月初柴油的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从南方开始扩大到北方,全国出现大范围的柴油限量供应和部分地区柴油供应中断。
齐放指出,对“柴油荒”,这次媒体舆论显得格外平静,甚至观点非常统一,一致把“柴油荒”的罪责归结到“国际油价高涨”、“地方政府拉闸限电”,还有“游资炒作”等等。而出现这样的评论,绝大多数是不了解石油市场的真相,还有的则是知道而不敢评论,但最可悲的是很多石油业内专家、学者装聋作哑,甚至误导舆论。
众所周知,国际石油市场的波动是全球性的。尽管今年国际原油价格后半年涨幅较快,但与国际权威石油咨询机构今年可能达到90美元∕桶的预测接近,国际油价并未超出市场承受力。与2008年达到147美元∕桶相距甚远,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前一位的有美国,排在第三位的有日本,再依次有欧盟,都未出现类似我国持续这样长时间的油荒。至于法国上个月市场出现成品油短缺,纯属于人祸所为。因而,“高油价就闹油荒”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