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国内物价上涨态势较为突出,已对公众的日常生活和消费心理产生了明显影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涨价态势,将会导致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强化,恶化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11月2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抑制通胀。这些措施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大家一方面对中国政府抑制通胀、保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决心和办法表示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又担心抑制通胀难度大,如果措施不当,不仅效果有限,还有可能影响中国经济增长,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发动机”作用的发挥。近期股市大幅度波动就是对此忧虑的具体表现,笔者认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首先,中国目前物价上涨形势和前两年不完全一致,一方面,并未发生严重的恶性通胀;另一方面,当前经济运行也并没有出现过热。目前通胀是由内外多重复杂因素造成的,但无论从通胀的程度还是导致通胀的因素来看,目前通胀仍在可控、可调的范围之内。
其次,尽管目前的通胀趋势明显,但中国有抑制通胀的雄厚物质基础。今年以来,虽然我国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但我国粮食连续7年获得好收成。目前,全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超过4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此外,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更不存在涨价的基础。国家财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使得各级政府有能力通过提供补贴等手段,帮助低收入群体应对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