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储备”难调“大胃口”
游资炒作一直被视为导致本轮棉花、糖价格飙升的重要因素。李传波认为,正因为如此,今年国家在储备棉、储备糖竞拍都考虑到了这一点。按照规定,参与竞拍的都是生产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不在其中。这就相当于设了一道“防火墙”,防止游资之火殃及储备农产品的竞拍。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将流通企业拒之门外,但不排除有资金紧张的加工企业带着流通企业的钱进场,竞拍成功后分享利益的可能。
“以往的棉花主要集中在加工企业手里,流通企业只有少量的存货。现在已经完全发生了转变,炒棉花的中间商很多,手里掌握了大批的棉花资源。”王思社说,今年国储棉竞拍底价为每吨16500元,略低于当时现货市场价格,但在竞拍中,价格很快上升至每吨20000元以上,实际上后来的竞拍价格已和现货市场价格基本吻合。“我们竞拍购得的棉花最高价每吨超过了24000元,和当时的市场价格相差无几。”
两轮国储棉投放时的竞拍价格接近市场价格,这使得投放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平抑价格的作用,反而让一些投机者坚定了棉花价格继续上行的信心。山东一家棉花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储棉投放虽然解决了一些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对于缺口巨大的棉花加工行业,今年原料继续吃紧已成定局。
基于同样的原因,尽管目前市场不断传出地方储备大豆即将投放市场的消息,但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中信证券首席农业分析师毛长青认为:“目前,国内大豆的定价权并不在我们手中,与国家数以千万吨的大豆进口量相比,几十万吨乃至上百万吨的储备大豆投放,对绝大多数加工企业的影响并不大。”
采访中,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国家储备农产品的投放,对于缓解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和平抑价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毕竟只是短期和临时性的措施,要实现当前商品市场特别是农产品物价稳定,还需短期措施和中长期措施相结合、行政与经济手段双管齐下。(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