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今日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与大国地位不相符合,高端人才指数、教育与健康指数等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10月25日,“《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发布研讨暨2010年度孙冶方“青年菁英奖学金”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活动由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会上发布了由倪鹏飞博士主持完成的2010《国家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指出,科技、人才、教育、文化等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在人力资源总量上,中国依靠人口众多的优势,在G20国家中排名稳居第1,并远远领先其他国家。这得益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但更能反映一国人力资本水平的人力资本构成指数却连续五年排在第18位,指数值仅是美国的1/12,日本的1/10,差距非常大。人力资源素质指数反映了本科学历以上、技能人才、工程师和科学家所占的比重。2004-2008年,美国、日本一直高居人力资本构成指数的冠亚军,加拿大由第4位上升至第3位,也有较强竞争力。这说明中国人力资源总量虽大,但是拥有技能人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比例很低,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在教育与健康方面,蓝皮书也指出,我国的教育与健康指数在2008年为0.453,在G20中排名第14名,较2004年提升了2位,进步比较明显,但与欧盟国家的差距依然十分巨大。中国在高等教育入学率、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量和获得改善的卫生设施比例这些指标上都表现出较大的劣势,与中国大国地位不相符合。尤其是中国的高等教育指数一直排在第4位,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但指数值却不及欧盟的1/10,也只有美国的1/3,差距很大。世界著名高校主要集中于欧洲、美国,欧盟作为整体优势非常大,其他国家在这一指标上与欧盟差距都很大。中国虽然已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国,高校数量众多,但整体水平并不高,尤其是缺乏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