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目前棉价上涨压力已开始向最终消费端传导,华东地区秋冬服装批发价格涨幅普遍超过10%。“棉纱的价格若是涨5%,成衣的价格就要涨2%。但一般来说,服装厂往往先亏利润,扛不住了才会涨价。” 小李表示。
由于供求关系短期难以改变,高棉价恐成为一种“常态”,并将持续对国内纺织业形成影响。申银万国证券近日报告指出,高棉价对下游以生产较低端产品的棉纺企业构成成本压力,迫使不少中小企业选择暂时减产或停产,加快纺织业两极分化的升级过程。而本轮棉价上涨行情是从下游终端产品的全面上涨。从棉纺产业链的环节看,上游的棉花和纱线是涨价最多,往下游的面料和成衣张继幅度相对较小,今后成本还将逐渐向终端传递。
根据第一纺织网测算,本年度国内棉花产量在670万吨,本年度国内棉花总需求量约1080万吨,剔除期初、期末库存差值55万吨,国内棉花供需存在355万吨的缺口,需要依靠进口弥补,而该数值占到同期全球棉花预期出口总量的43%。
“上半年度棉花减产成为推动价格上涨主流因素,下半年强劲的消费需求成为棉价上涨的新动力。在全球抢资源的大背景下,外棉价格不断冲击历史高点。今年棉花价格至少在2万元/吨的价位,很可能冲击历史性高点2.5万元/吨。” 申银万国认为。证券时报记者 游石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