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三:“在潮州陶瓷业,70%—80%的技术人才来自唐山。”广东潮州陶瓷协会秘书长张锦华告诉记者。
“现在很多唐山陶瓷企业的一线工人工资每月几百块钱,只能勉强糊口,技术人员的工资也只不过两千元上下。”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工程师廖惠仪说。唐山许多陶瓷业内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工资偏低导致很多陶瓷技术人才外流。
唐山隆达骨质瓷公司董事长张志强说:“全国范围来看,只要有陶瓷的地方就有唐山人。”
“‘多而散’带来的是竞争力普遍不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多而散”是唐山陶瓷业的短板。
据了解,唐山市陶瓷企业中,目前仅有全国驰名商标1个、河北省著名商标5个,尚无国际知名品牌,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在出口产品中,约个,尚无国际知名品牌,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在出口产品中,约70%是贴牌加工或无牌生产。大部分产品只能靠低廉的价格进入国外中低档市场,部分优质产品也只有贴上国外的商标才能进入高档市场。
“‘多而散’的结果是竞争力普遍不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长浦永祥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不仅中小企业竞争力孱弱,唐山部分大型陶瓷企业也存在着大而不强的弊端,部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体制机制僵化,依然延续着过去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缺少活力,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
行业企业效益低,随之带来的技术人才流失难以避免。
另外,陶瓷工业是我国工业生产中的“耗能大户”,“节能减排”成为唐山陶瓷业不得不跨越的门槛。
陶瓷企业生产主要消耗电、煤、煤气、天然气等能源,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陶瓷企业的成本持续增加。
“目前唐山市陶瓷工业尚处于高产量、高消耗、低效益、低附加值的发展阶段,虽然经过关停治理,仍有相当的企业属于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唐山市工信局这位官员向记者介绍。
“需彻底改变处在‘微笑曲线’底部的现状”
唐山陶瓷的出路何在?
在浦永祥看来,应按照“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的基本定位,调整唐山市陶瓷产业布局。
“目前,惠达、唐陶、隆达、海格雷等企业都形成了规模,应重点支持扶植其成为行业龙头,吸纳、整合区域资源,进而带动唐山陶瓷业的产业升级,最终形成国内一流的日用瓷、卫生瓷、艺术瓷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