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蚂蚁般忙碌的生活 张晓(外科医生)
在我成为一名医生前,我对这个职业的理解跟大家是一样的,高学历,收入稳定,受社会尊重,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身边的几乎每个人都把生活中90%以上的时间贡献给了工作。
小时候父亲带我到城里的表哥家做客,那天是周末,上午九点多了,表哥家读小学的儿子还在睡懒觉。我出生在农村,早晨五点就要跟着父母下地干农活了,—年四季不分寒暑。看着表哥的儿子生活这么幸福,年幼的我很眼红,决心好好念书,将来也能过上这么舒适的生活。
但是,当我以优异的成绩,—路念完小学中学本科硕士博士如愿成为—名大医院的外科医生后,我的生活不变的是,我还像幼时那般艰苦。我选择了—个特殊的职业,我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我每天的工作不能有丝毫差错,不能有半点懈怠的想法,三十多岁了,晚上我仍然要读书到深夜,早晨早早起床去上班,睡个懒觉大约成了我这辈子都实现不了的梦想。
虽然在家人的资助下买了婚房,但是目前的收人并不能让我高枕无忧,妻子已经怀孕,房子还需装修,小区车位还没有买,经济上的压力还需要自己扛起来。
我没有星期六星期天,周末和平常—样,早晨六点半我要准时起床,七点钟前,我应该洗刷完毕吃完早餐准时出门,七点半必须到达医院,处理完查房交接班这些病房里的日常工作后,如果当天有手术,就要动手开始准备工作。—台普通的手术—般要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天若马不停蹄地做三台手术,中午也不休息,那么晚上八点前下班还是可能的。有时候碰上非常复杂的手术,晚上十—二点下班也很正常。下班后,如果我的哪个病号出现了异常,无论夜里儿点又身在何处,没有商量必须马上赶来。
其实多吃些苦、多受些累并没什么,哪个职业不苦不累?我的博士生导师是国内医学界有名的泰斗,八十多岁了他还保持着晚睡早起的习惯,钻研业务。我也经常儿天儿夜不回家,白天的手术忙到晚上八九点,夜里12点又来了急症病号,再开工到凌晨三四点,稍事休息又到了第二天正常的上班时间,哪里有时间回家?在我成为—名医生前,我对这个职业的理解跟大家是—样的,高学历,收人稳定,受社会尊重,但是这只是其中的—部分,我们身边的儿乎每个人都把生活中90%以上的时间贡献给了工作。
母亲不止—次地对我说:“我们不求你成名成家,只要你健健康康的,快快乐乐的,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家人,就很满意了。”母亲哪里知道,对我来说最缺少的就是时间,她也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说我找了个好工作。
其实这些对医生来说,并不是最难的,尽管付出很多,但救死扶伤带来的快慰感,也并不是每个职业都有机会体会的。我感觉最难克服的是,还是社会的偏见与误解,还有越来越多的医患纠纷,这都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医生的形象。
—名医生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学术压力。总不能四五十岁了,人家都是知名的专家教授两院院士了,自己还安乐于当个住院医师吧?—个年轻医生30岁博士毕业,在三十五岁左右晋升副教授,不知需要多么刻苦努力,只有成为副教授,他才能独立坐诊开展手术,但有多少病号来医院看病挂普通门诊?显然,人们更信任教授的水平,所以,这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继续努力。这期间,除需要保证完成日常工作之外,我们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在国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出国研修,不知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付出多少汗水。
我忘不了,有次我去导师家串门,老两口八十多岁了正在收看央视英文频道的新闻节目,他们需要保持—定的英文水平以能够阅读英文学术著作;我也忘不了,每天晚上我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商量申报课题的场景。这样的生活虽然很疲惫,但对未来的期待让我不能有—点懈怠。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