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国出现大面积的持续低温天气,对我国湖南、湖北等地的早稻以及东北水稻、玉米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进入夏季后,这些粮食主产区部分地区又遭遇洪涝灾害。秋粮占年粮食总产的七成,在国际粮价变动较大的情况下,我国秋粮生产会不会因为自然灾害出现滑坡,进而引发价格大起大落?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到我国水稻、玉米主要产地湖南、湖北和黑龙江、吉林等地调研,摸底生产形势,探访粮农、粮食加工和贸易企业以及中央与地方粮库。
天不帮忙人更努力
今年以来我国灾害天气频发,从年初西南地区干旱、东北冰冻雪害,到4、5月份长江中下游持续低温,再到6月中旬以后从南到北的强降雨洪涝灾害。
为减少这些灾害天气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不良影响,夺取秋粮丰收,保障市场供应,管理通胀预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晚稻及秋粮生产的政策措施,包括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资金,对南方主产区7300万亩双季晚稻和东北地区6000万亩粳稻实行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等。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和湖北两省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籼稻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远销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这个地区粮食形势对全国籼稻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今年初低温天气导致湖南早稻收割期推迟约10天,进而对晚稻增产带来不利影响。为确保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湖南省今年7月13日召开全省晚稻生产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全省晚稻栽插面积要确保2700万亩以上。湖南省农业厅表示,这是湖南省近20年来首次召开这样的会议,充分体现湖南省对粮食生产的重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