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成业内行规 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无力
无论是淡水珍珠粉还是海水珍珠粉,其造假手段都如出一辙,那就是以廉价的贝壳粉套上精美的包装,再来冒充珍珠粉。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种方式早就是行业内的不成文的规矩了,那么,在行业内部又是如何看待这样的潜规则呢?
中国保健协会接受采访时说,“产品厂家不是会员单位,没法管。而且即便是会员单位,也没有处罚权利,只能提供给政府部门。
根据2009年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定,珍珠粉属于保健品原料的范围,珍珠粉生产厂家必须经过药监部门的审批、备案,取得”药“字标示才能生产。而记者在调查过程中所看到的大部分珍珠粉都没有“药”字标识,这显然不符合国家规定。对于这个问题,记者拨通了北京虹桥市场所在的东城区药监局的电话。而他们的答复是“只管化妆品或者成品,不管化妆品的原料。”
根据职能划分,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综合监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和主管药品监管的机构。不得不说,贝壳粉冒充珍珠粉在市场上如此横行大卖与缺乏相应职能部门的监管有着密切关系。直到记者发稿时,在国内知名的几家购物网站上,一些假冒珍珠粉还在热卖。
9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含珍珠粉原料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以及以珍珠粉为制剂原料的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律要求整改并监督落实;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暂停生产销售,并采取信息通报、下架、责令召回等措施;对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依法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珍珠粉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美容珍宝,任意糟蹋,法不容,情也不容。(焦点访谈)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