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价会否大幅波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第三季度食品价格将继续上升。主要原因,一是在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国内粮食出现了减产,这将推动国内粮食价格进一步上升;二是猪肉价格在第三季度进入需求旺季;三是第三季度蔬菜价格还将处于高位。进入第四季度,蔬菜价格将有所下降,同时由于去年食品价格基数比较高,如果今年食品不出现更快上升,那么食品价格指数将有所下降。因此,他认为,下半年CPI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粮价的大幅波动。但考虑到当前我国粮食的库存水平、供需状况等因素,下半年粮价应该不会出现太离谱的暴涨。
刘满平认为,目前来看,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还难以引起我国现货市场的农产品价格高涨,只会影响外界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判断预期:第一,我国三大主粮以自给自足为主,外贸依存度不是很大,与国际市场关联度较小。第二,现货市场供给不会出现大幅短缺现象。数据显示,自2003年起,我国粮食已经连续6年丰收,今年虽然天灾不断,但据国家统计局对夏粮主产区抽样调查和非主产区统计,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2462亿斤,减产量不是很多。第三,国家储备充足,库存消费比较高。截至今年4月,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超过4500亿斤,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由于我国大豆一类的农产品和国际市场联系紧密,所以国际粮价的波动对未来我国粮价走向的影响较大。考虑到今年我国夏粮的丰收,只要秋粮产量不出现大幅减产,粮食的供给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下半年粮价的走向将是我国CPI的不确定因素之一。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下半年粮价一定会有大幅波动。一方面,受国际因素影响,比如俄罗斯最近的小麦减产,导致国际价格大幅波动;另一方面,最近我国灾祸较多,今年夏粮同比减产了0.9%。
“高点”或将于三季度到来
诸建芳认为,今年下半年我国的CPI走势会在8-9月份迎来高点。三季度CPI将继续上升,约为3.4%;第四季度CPI将略有下降。其中,8月CPI将约为3.4%。在食品价格指数在第三季度继续上升和非食品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CPI在第三季度还将有所上升,第四季度才可能有所回落。
刘满平表示,7月份的CPI较高应该在预期内。因为8月的翘尾因素就达到了1.8%,是今年各月度中最高值。另外,从近几年CPI月度环比数判断,7月份往往是环比数由负转正的月份,再加上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高于3%是正常的,它不会改变先前对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速放缓、CPI逐步回落的预测。
刘满平指出,今年翘尾因素高峰出现在6、7、8三个月,7月CPI同比增长3.3%,其中2.2个百分点为翘尾因素,下半年翘尾因素将有所降低。未来我国经济出现“高增长、温和通胀”局面的可能性大,经济增长放缓是肯定的,但对通胀上涨的担忧不要过度。
汤敏表示,今年下半年三季度的涨价压力比四季度要大得多。今年7月份的CPI达到3.3%,大部分是由于翘尾因素的影响。他指出,我国2009年的CPI负增长一直持续到7月份,直到八月份才有了一个较快的增长,直到11月份数值才变正。2009年出现了近十几年来未出现的通胀负增长,所以今年的3%的通胀预期中有1.5%至1.6%是源于翘尾影响。因此,考虑到基数的因素,真实的CPI应该是正常年份的1.5%左右。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