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被绑架”的碘含量和“被绑架”的盐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10/8/5 18:31:01   
>> 相关新闻链接
·违规网站泛滥 .com管理遇“真空”? ·Visa重申违规清算将受罚
·有机食品身价高陷阱不少 市场有机食品标签混乱 ·肉蛋菜价格上涨液化气价格下降
·中秋国庆“链接”引发长假预期? ·玩转信用卡 还需掌握三招
·教你巧省跨行取现费 ·省会首家专业家装网站开通
·全国生姜价格仍持续上涨 ·鸡蛋价格上涨快需求量大是主因

    “这是一个晚出生十多年的标准。”谈到近日卫生部出台的《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一位曾参与盐业体制改革的人透露。《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中确定科学补碘因地制宜的原则,拟将食盐碘含量的上限从60mg/kg下调到30mg/kg,并允许各省在20~30mg/kg范围内自行调整新标准,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允许范围为碘含量平均水平±30%。


    上述人士透露,国家经贸委和卫生部早在十年前就打算出台这一标准,但因为盐业公司反对呼声甚高,一直搁置至今才得以出台。


    而且出台标准中规定的碘含量的误差允许范围也是因为考虑到盐业公司和部分制盐企业意见而从最初设想的±5%放宽到±30%。


    被盐业公司影响的不仅是标准,还有盐业体制改革。各方意见显示,盐改跋涉十年,虽形成改革共识,但前路依然艰难漫长。


■碘标准难产10年


    早在2001年,当时负责盐改的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就提出,细化食盐中碘含量标准,推行因地制宜科学补碘。


    为何食盐加碘含量的标准难产十年?“盐业公司一直不赞成搞细化标准。”上述人士指出,中国盐业总公司虽然是一个企业,但是食盐年度计划实际上是由它编制再上报给国家发改委。“计划就是制盐企业的命根子,明明应该是政府行政部门负责的事,为何放权给一个企业?”


    在目前的食盐专营体制下,盐业公司不仅直接负责食盐计划安排、生产、调运、销售,而且全国大部分地区盐政管理机构盐务局和经营队伍盐业公司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食盐市场质量的监管实际上是由盐业公司人员负责。


    有知情人士表示,细化标准并允许各省制定加碘标准之后,盐业公司需要考虑不同地区销售的盐中加碘含量不一样,不同省之间调拨难度变大,“原来一张调拨计划表就能解决的,现在要三五张表”。


    标准细化也加大了盐业公司的监管责任,原来各地卖的盐都一样,但是现在有了差异,盐业公司要保证各地区居民在市场上能买到适合当地需要的盐,监管难度上去了。


■为什么是±30%


“专家希望这个标准越细化越好,最初专家组是想把食用盐中碘含量误差允许范围规定为碘含量平均水平±5%,现在是±30%。”“真的是因为制盐企业不愿意调整,所以放宽标准吗?据我对现在盐业公司生产工艺的了解,生产加碘含量更细化的盐问题不大,可能还是盐业公司、中盐协会有意见。”一位曾负责盐业改革的官员对这一说法表示质疑。


    中盐协会秘书长宋占京则说:“我们没有决定权让不让标准调整,这是卫生部的事情。”中盐协会被认为是盐业公司的代言人,其领导层大都来自中盐总公司。


    “现在没有改革食盐专营体制,只是调整加碘标准,但标准也可能在实践中沦为走过场。”一位曾参与盐业体制改革的人士对标准施行的实际效果表示担忧。


    他指出,虽然现在细分标准,但是监管机制没变,盐业公司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真能保证好监管?


■盐业专营之弊


    此前有媒体报道盐行业内部对专营体制的态度以制盐企业和盐业公司为界分为支持和反对两派,然而据记者了解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制盐企业中,那些放开后无市场竞争优势的以及跟盐业公司关系好,享受特别关照的企业并不希望改革;盐业公司中,县级公司则大多希望改革,因为它们没有计划制定权,无法根据市场因素来确定购买哪家制盐企业的盐。“一句话,现在的盐业体制就是让有垄断特权的和靠近特权集团的一拨人得了好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毛晓飞分析,“这些盐业垄断的既得利益者极力阻碍改革。”


    毛晓飞指出,盐业专营体制阻碍了盐行业的正常发展,制盐企业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争计划上,而不是提高技术。


    盐业专营不仅危害盐行业自身还殃及下游用盐企业。


    据湖北省京山洪泉酱品厂法定代表人蔡树兵7月17日提交给最高院的申诉材料,2007年至2008年期间,湖北省盐业总公司京山分公司根本不销售白色食盐,将非法添加柠檬黄色素的食盐当成一级品强制销售给其使用。结果柠檬黄导致腌菜产品发黑、发臭,不能食用,造成经济损失40余万元。此诉讼最终败诉。


    当地还有另外5家生产酱腌菜农副产品的企业也因同样原因损失惨重,其中京山海兴调味品公司也向法院提起诉讼。


    海兴公司法人李全玉介绍,因为起诉了盐业公司,2009年3月份正值雪菜、榨菜收获季节,湖北省盐业总公司京山分公司不再给京山海兴调味品公司供应食盐。


■两年的缓冲期


    早在十年前,前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就提出对盐业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行盐业管理和经营政企分开,打破盐业公司垄断销售,引入竞争机制。


    时至今日,国家经贸委早已撤销,盐业体制质变仍未发生。


    2009年,为推进盐业体制改革,根据国务院盐业体制改革工作部署,发改委与工信部成立了盐业体制改革工作小组。


    盐改小组某人员告诉记者,每到改革关键点,盐业公司、中盐协会都会给国务院领导交材料,列举盐业放开的危害:加碘政策难以落实、监管力度减弱、工业盐可能进入百姓餐桌、盐业公司员工下岗增添社会不稳定因素等等。


    这位盐改小组人士举了一个反例:1995年,两碱工业盐放开市场前,中国盐业总公司给国务院的文中也是讲工业盐放开会出现上述问题,但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还是坚决放开了工业盐市场,不仅没有出现问题,反而促进了两碱行业快速发展。


    反对盐业改革的行动显然由来已久,当下再次被提上日程的盐业改革必然面临一场艰难而漫长的博弈。


    据悉,发改委参与制定的《关于推进盐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明确提出两年的缓冲期后放开盐业市场。“中国盐业十年沉疴,拖不起啊。”一位十年前就致力于推进盐业体制改革的专家慨叹。


(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