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图3:避暑山庄·承德展在北京展览馆的展出吸引了大量北京市民的参观,进一步提升了承德的城市魅力。本报记者 高振发摄

图2:在日前召开的京承区域合作协调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上,北京市政府同意,把承德市一系列专项规划纳入北京“十二五”规划范围,并搞好具体项目衔接。 制图/孙涛
阅读提示
7月10日,2010承德·北京推介展览活动周活动在北京闭幕。
在活动周期间召开的京承区域合作协调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上,北京市政府同意,在北京市的“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把承德市产业转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11个专项规划写入其中。
京承两市“十二五”规划首次衔接,将给承德的发展带来何种影响?承德怎样与北京实现优势互补与互动双赢?
建立刚性合作机制 列入规划项目优先考虑
7月9日,承德市与北京市正式签订2010年度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稻改旱”工程协议。“我们希望建立‘稻改旱’工程长效机制,延长实施年限。”7月10日,承德市水务局副局长宋秀清告诉笔者,目前“稻改旱”工程是每年签一次协议,双方需要经常沟通协调。“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了。”宋秀清说,此前,在京承区域合作协调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上,北京市政府已同意,把包括水资源和生态保护在内的共计11项承德市“十二五”专项规划写入北京“十二五”规划,并搞好具体项目衔接。“以后就不需要每年签协议了。”“这意味着今后京承合作进入更高层次的制度性安排阶段。”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助理姚飞这样评价。“‘稻改旱’工程对增加密云水库上游来水,改善水质的作用很大,未来这项工程纳入北京市规划,在生态补偿等方面就会形成较为固定的机制。”北京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戴育华说。
据介绍,“稻改旱”工程涉及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的24个乡镇,“稻改旱”面积7.1万亩。年可节水3550万立方米,年可减少化肥使用量1.1万吨,除草剂使用量71吨,农药使用量18吨。
“目前,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在起草中,按照北京市规划工作的总体部署,7月底将完成与承德市相关的专项规划内容的衔接和专项规划初稿,下一步承德市相关部门将直接同北京相关对口部门进行具体协商。”姚飞介绍说。
“近年来,承德和北京的合作在逐步走向规范化、高层化。”承德市政府副秘书长高俊虎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有关部门就逐步开始以各种方式开展与承德市政府层面的合作。
“突破性的进展是在今年3月两市签署的《北京市、承德市2010年重点合作领域和工作框架》,之后两地各方面合作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高俊虎说。
据介绍,《北京市、承德市2010年重点合作领域和工作框架》涉及了九个方面、33项具体事项。“框架上升到了政府层面,就形成了多层次合作机制,而京承区域合作协调小组的成立将使两地的沟通交流更加顺畅。”高俊虎告诉笔者,京承区域合作协调小组原计划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但现在看来今年要增加一次会议了。”
笔者了解到,9月份将在承德召开今年以来协调小组的第三次会议,具体商谈关于两地“十二五”规划的衔接问题。
在此前的第二次会议上,双方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围绕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统筹考虑在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强规划的交流与衔接。“两地‘十二五’规划衔接后,将会打破行政壁垒。”姚飞对笔者表示,以前,两地很多合作事宜手续比较繁琐,规划衔接后,相关工作的落实就会顺畅。“此外,北京会优先考虑进入规划的项目,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规划衔接的项目优势就明显了。”
实现协调同步发展 解决断头路、半截路难题
“我们希望能将承(德)平(谷)高速公路项目列入北京‘十二五’规划,争取两市同时建成通车。”承德市旅游局副局长李思泉对笔者这样表示,“目前北京是承德主要旅游客源地,京承间交通通畅与否对旅游影响不言而喻。”
“我们已委托省交通勘察设计院完成了承德段的路线方案研究工作,近期将上报审查。”承德市交通局副局长房国民告诉笔者,承平高速起自承德市李家营,止于北京市平谷区,路线全长约80公里,其中承德段55公里,北京段25公里。“不过,修建跨省域高速公路,显然只有一方意愿还不够。”
在这方面,房国民深有体会,“比如你计划修这条路,可对方并没有启动这个项目的安排,而是想修另外一条路,可你又因为规划等原因不打算修,出现断头路、半截路等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以后这种情况就不会有了。‘十二五’规划一管就是五年,双方都可以统筹安排各个领域的项目。”房国民告诉笔者,除承平高速外,省道密兴线、滦赤线、国道111线等道路的修建都需要与北京协调合作,“工作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
“去年年底我们在北京搞了一个问卷调查,发放了1000份问卷,结果显示多数北京市民对到承德旅游都很感兴趣。”李思泉向笔者表示,作为两市政府间合作最重要,也是最见成效的一个方面,旅游一直承担京承区域合作的先锋角色。7月9日,承德在北京举办的“京承旅游合作推进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推进两市“十二五”旅游规划的全面对接。
据了解,目前承德正在和北京商谈在旅游方面给予北京市民和承德市民同等待遇的问题,并与北京市旅游局共同就承德市皇家旅游线路、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纳入北京市旅游精品线路进行深入研究,完成了线路的初步编排。“京承旅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最终有利于双方。”
“最近,承德与北京汽车集团、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的铸造中心项目正在洽谈中。为更好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承德已在滦平、兴隆、丰宁等县分别设立了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创业园区,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扩大双方对接领域 教育、金融、人力资源首次进入“这标志着京承合作正向有深度的广度方向发展。”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调研员王立新这样评价此次规划对接的重大意义。
对此,高俊虎十分赞同。“这次规划对接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城乡发展规划、承接产业转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合作、旅游合作、金融机构合作、教育合作、人力资源对接和劳务合作等方面。”高俊虎告诉记者,其中金融、教育、人力资源都是首次进入这种高层面的对接。
据介绍,承德将请北京市政府帮助推动驻京各家银行来承设立分支机构,同时推动驻京金融机构来承开展投资业务,对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县域经济和企业发展等提供资金支持。
在人力资源对接和劳务合作方面,京承两地将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包括技能鉴定在内的输出前培训和在岗的技能提升培训、逐步实现两地医疗保险衔接和互认来深化合作。
据统计,承德有40万富余劳动力,每年有1万多职业院校毕业生、1万多初级职业技能学员。目前在北京市场的承德籍农民工已达20万人,遍布建筑、环卫、排水、服务、电子等各个行业。
“承德8个县均被认定为北京市第一批劳务基地,解决承德农民工的现实困难,是我们两地‘十二五’规划对接的一个重要内容。”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周济民介绍,目前北京拟在“十二五”期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承德农村地区发展。
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提供的资料显示,北京目前已安排资金1254万元,通过补助、贷款贴息方式支持技能培训、优良种猪、肉鸡产业化和优质奶牛繁育等4个项目,对带动承德农民脱贫致富、扩大剩余劳动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承德必须服务北京、借力北京,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互动双赢。承德实现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跨越发展的新目标,既需要自身坚持不懈地努力,更需要北京市给予大力支持。”在北京参加推介展览活动周的承德市委书记杨汭表示。“当前,北京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阶段,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区域合作是北京的必然选择。”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这样评价京承合作的重要性。
作为唯一的环京津省份,近年来京冀合作不断深化,京承此次规划对接无疑是京冀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27日,我省与北京市在京召开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座谈会,并签署会谈纪要,纪要就进一步深化九个方面的合作达成了共识。这九个方面涉及的合作领域与合作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由此不难判断,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主旋律将在京冀间越唱越响。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