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分葬在北京、山东、河北三地 下葬易县源于歌唱家王昆邀请
|
■季承(右)等为季羡林铜像揭幕。本报记者 石英杰 摄 | |
本报讯(记者 石英杰)昨日是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根据季老生前遗愿,他的最后一部分骨灰下葬在易县清西陵景区内的华龙皇家陵园。这是季羡林先生死后,继北京万安公墓、山东临清老家之外的第三处墓地。本报作为唯一一家河北媒体派记者到现场直击了整个过程。
季羡林的第三处墓地
华龙皇家陵园位于易县清西陵景区崇陵(光绪皇帝)的北侧,里面葬有中国的“交响乐之父”李德伦、歌剧《白毛女》作曲者之一张鲁、著名喜剧作家梁左等文化名流。这里开辟的“文化名人苑”用以纪念为人类文化文明进步做出过贡献的文化艺术界杰出代表人物。
昨日10时,天空阴云密布。在华龙皇家陵园的“文化名人苑”中,许多闻讯赶来的当地群众手持白色菊花,自发参加季羡林先生的骨灰安葬仪式,送别生前三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桂冠的季先生。
季老的墓地位于李德伦和张鲁的北侧,相距只有数十米。昨日10时10分左右,季羡林先生的儿子季承手捧父亲的骨灰,小心翼翼地交给陵园工作人员进行封土。随后,他亲手为季羡林铜像和纪念碑揭幕。
季羡林的铜像由雕刻家纪峰创作完成。坐在一把椅子上的季老,神态恬淡安详,目光深邃,爱猫“虎子”陪伴身边。旁边三瓣莲叶托起两朵莲花,象征着先生高风亮节的人生气节。纪念碑正面“季羡林”三个大字,是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题写。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冯其庸先生的赠诗以及由青年学者、书法家路德怀撰写的墓志铭。还有季羡林2006年被授予“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最后,季承和原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先生向墓碑鞠躬,与各界群众一起敬献了白花。
源于歌唱家王昆邀请
2009年7月11日8时50分,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因突发心脏病病逝。季老死后,他的骨灰存放在北京的万安公墓,根据季老生前遗愿,家人将他的骨灰分三地分别安葬在北京万安公墓、山东临清老家和易县华龙皇家陵园的“文化名人苑”。
季羡林先生的骨灰为什么进行分葬呢?季承解释,万安公墓葬有自己的母亲、姐姐和姐夫,所以父亲的骨灰在公墓中留葬一部分。父亲生前有个愿望,死后要与奶奶葬到一起,这样就将一部分骨灰葬到了山东临清市的清平县老家。
季羡林先生与易县并没什么渊源和联系,为什么要把一部分骨灰安葬在这里呢?
2004年5月3日,歌唱家王昆给季羡林先生写了一封信。在信中,王昆女士表示,“文化名人苑”是一个环境优美富有文化品位的地方,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已经率先安葬在那里。她和丈夫周巍峙以及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都决定百年之后到那里安葬。她约请季羡林先生也去那里,“在另一重天地里聊聊天,畅谈我们在这一边没有来得及畅谈的话语。”季先生收到这封信后,在信上亲笔写道“鼎鼎大名的王昆竟垂青于我,亲自赐函,并赐我以‘大师’称号,使我感愧交加,毛骨悚然。所谈之事自然‘仰’允(不是俯允)。”
昨日,虽然王昆未能到场,但是她委托丈夫周巍峙前来见证了好友季羡林遗愿的完成。据悉,陵园工作人员将派专人每天擦拭季羡林的铜像和纪念碑,对墓地进行管理维护,并定期举行祭奠活动。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