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首都行政区划调整】北京“并区”三问北京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示意图
北京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示意图
一次大调整,几个有利于?
根据北京市区县功能定位,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中心城区。
据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介绍,北京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对未来北京发展带来诸多好处,具体体现在三个有利于。
他认为,一是有利于推进区域均衡发展。通过调整核心区行政区划,可以推动要素、资源、服务的均等化配置。二是有利于整合利用核心区资源,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可以促进核心区北部的优势资源向南辐射延伸。三是有利于推进核心区发展建设,增强首都服务功能。通过调整核心区行政区划,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核心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及建设管理水平,把首都功能核心区打造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示范区。
四区变两区,人财物咋统?
行政区划调整期间,原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相关职能部门照常办公,职能不变、办公地址不变、办公时间不变。原四区各个街道保持现状,不进行调整。辖区居民可继续正常办理相关业务。
人们不禁要问,调整后的状况会是怎样的呢?据吉林介绍,国务院批复要求“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精简”主要体现在,把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的区级行政机构精简整合,从而实现精简行政机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增强管理服务能力的目标。“统一”主要体现在,按照统一政策安排干部。这次行政区划的调整是两个区的合并重组,不是谁吃掉谁。在干部安排工作中,要根据事业和工作的需要,按照统一的政策安排干部。不会因为区域和部门的不同而出现政策上的差别,更不会搞孰轻孰重、亲疏远近。
而“效能”则主要体现在,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要以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科学发展为目标。“具体来说是要通过工作整合,大幅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深化核心区城市管理综合配套改革。打通原来相互分割的财政体制,实现市与两个新区以及两个新区内部财力的优化配置。”
老名称消失,文保咋加强?
众所周知,宣武、崇文所在的北京南城是北京文化肇始之地,有人质疑,宣武、崇文名称的消失会对北京城历史文化的延续造成一定影响。
对此担忧,吉林解释说,行政区划的调整主要涉及行政区域的划分和行政建制的设定。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并未打破原有的历史文化脉络,而且由于调整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在更高水平上保护和发展京城历史文化。
三年前,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毅存等人从“保护老城”角度出发,向北京市政府建议将东、西、宣、崇四城区合并成一个老城区,希望能以老的北京城墙为界划出一个62.5平方公里的老城区,由政府给予它一个特殊的政策,解决文物及古都风貌保护和改善老城区居民居住环境等问题。
尽管如今的调整方案与自己的原本设想有所不同,但高毅存仍很高兴:“区划调整后,可以集中力量加快老城区改造,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
“多年来,各区都加大了古都风貌保护的力度,但由于行政区划分割,各区都根据自身特点,各自制定了发展规划,造成了各行政区之间规划建设的重点各异、力度不同、政策也不统一,甚至出现重复建设、业态雷同的现象。”吉林说,通过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便可改变这种现状。
本版稿件:本报记者张许峰综合新华社、北京日报、新京报报道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