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聚源”何以在短短一年内快速衰落?它又折射出蔬菜品牌及服务品牌建设哪些困境呢?
蔬菜创品牌难在成本高、利润薄
记者曾多次致电康源三绿公司(“康聚源”为其旗下品牌)总经理王维品,探求“康聚源”失败的原因。“我一点点、一点点都不愿再提蔬菜的事情了。”言谈话语中,王维品流露出许多伤感和无奈。
“蔬菜行业做品牌成本太高。”省会保龙仓超市怀特店的一位工作人员指着包装好的品牌蔬菜说,“企业要求菜品全,但自己的基地又没有那么多品种,只能去全国各地采购,加上包装、人工等支出,成本自然要高。蔬菜保鲜难,如果当天卖不完,很多就得处理掉。”“康聚源”正是在这些方面栽了跟头。
靳工献是“康聚源”原来的配送车队管理人员,他亲历了公司建立、成长、衰落的全过程。他对记者说:“蔬菜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少、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和百姓消费观念相对保守,是‘康聚源’衰落的主要原因。”“行业利润薄,是公司失败的直接原因。”靳工献说,“‘康聚源’蔬菜价格仅仅比普通菜稍贵,但成本却高得多,公司在经营期间亏损了200多万。”
蔬菜大省品牌蔬菜缺失
蔬菜是我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01年开始,我省蔬菜产值首次超过粮食产值,此后连续9年,蔬菜产值一直稳居种植业之首。2009年全省蔬菜产量达到6742.1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强。但是,蔬菜大省却不是蔬菜强省,河北缺乏响当当的蔬菜品牌。
走访省会各大蔬菜市场,记者只在北国等几家大型超市中找到了少量的品牌蔬菜,但还不是河北的品牌。在各农贸市场,品牌菜更是“仙踪难觅”。
“品牌创建的主体——— 企业实力弱,在我省是普遍现象。”省农业厅蔬菜专家王振庄介绍,目前,我省蔬菜注册品牌90%以上的经营主体是组织松散的农业合作社或协会,普遍存在实力薄弱、基础设施差、产品规模小等问题。由于经营主体弱、品牌蔬菜缺失,我省生产的大多数蔬菜低值低价,局限在农贸市场销售,难以跻身各大超市,更难在京津等地的高端市场登堂入室。
“作为蔬菜大省,河北必须高度重视蔬菜品牌建设,否则就会沦落到蔬菜产业链的最低端。”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理事、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建民呼吁。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