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谋“质变”
在岭澳核电站二期的主控室里,几名操纵员通过数字化仪控系统监控着核电机组各部分的运行状况。这种数字化仪控系统比以往核电站采用的模拟仪控系统大大简化。
贺禹说,借鉴国际核电发展最新潮流和三代核电技术的设计理念,中广核集团正对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进行新一轮技术改进,使其最终与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技术融为一体,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ACPR核电技术,最终走向世界。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广核集团承担了“国家能源核电站核级设备研发中心”和“国家能源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发中心”两大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的建设,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核级设备湿热试验台,自主研制的大型压水堆核电站技术改进型换料机,技术指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贺禹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发工作也已全面展开,首台样机将在今年制作完成。核电工程设计是核电领域的技术制高点。贺禹透露,目前一座全球地域跨度最大、覆盖项目最多的核电站三维异地协同设计平台已在中广核集团建成。
这个平台集成了中广核集团在建核电项目的设计任务,地域覆盖法国、德国以及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多个国家和城市,设计范围涵盖核电站核岛、常规岛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贺禹说,“未来两年内,这个平台将可以同时承担第二代改进型和第三代核电机组的设计任务。”
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
业内人士估计,为实现我国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核电装机规模需从目前的908万千瓦扩大到至少7000万千瓦。
“中广核集团将在其中发挥核电主力军作用,力争到2020年实现核电装机5000万千瓦”,贺禹的话语掷地有声。目前,中广核集团正以平均每年核准开工建设1个核电项目为目标,全面推进核电新项目建设。
在确保核电稳步发展的同时,中广核集团还积极推进风电、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贺禹强调,“尽管现阶段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较大,周期较长,但作为中央企业,承担国家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截至目前,中广核集团风电装机容量超过150万千瓦,在建项目容量超过170万千瓦;在太阳能方面已经取得了我国首个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甘肃敦煌10兆瓦太阳能项目开发权;在水电开发方面,已拥有控股装机容量58.7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61.3万千瓦;此外还在生物发电、潮汐能、钒电池蓄能电站、光热、海岛独立可再生能源系统等方面,跟踪先进能源技术,逐步实现上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
作为我国首批送到国外培训的核电站操纵员,贺禹与其他100多名参加培训的同事一度被称为“黄金人”。现在,付这样高昂学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贺禹透露,中广核集团不仅能完全自己培训技能要求更高的第三代核电站操作员,并已经开始为东南亚一些国家培训核电专业人员。
贺禹介绍,近年来,中广核集团正以技术输出、项目承包、支持服务等方式参与海外核电项目,通过与国际优势企业合资、合营与联盟等多种形式,稳步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也加快了海外铀资源的开发步伐,目前已锁定约17万吨天然铀资源,可满足40台百万千瓦机组26年的换料需求。
当然,对中广核集团国际化最好的检验,是参与国际竞标,出口中国的核电技术和管理,在国外独立建造一座完整的核电站。贺禹坚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