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全球股市跌跌不休 经济二次探底担忧加重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0/5/22 11:46:39   
>> 相关新闻链接
·专家:欧盟财政紧缩是远水 无法解欧元近渴 ·北方本地品牌牛奶涨价 投入和利润分配倒挂
·朱玉辰:股指期货初步实现“高标准”“稳起步” ·中国节能减排出重拳 电企不执行政策最高5倍罚款
·创新高成家常便饭 疯狂的黄金价格会飙向何处? ·楼市调控新政“满月” 沪二手房入“买方市场”
·世行称中国1%家庭掌握41.4%财富 两级分化严重 ·贾康:征物业税不能降房价但能去泡沫
·民间资金伺机而动 弃"宅"从"商"或成潮流 ·RBS:美联储或明年年中加息

  在20日的声明中,奥巴马强调,改革就是为了不让纳税人再为华尔街的过错埋单,并让各种复杂、不透明并会引发金融危机的交易暴露于世人的目光之下。他指出,加强监管不是为了惩罚银行业,而是要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更好地保护美国经济和民众的利益。

  根据目前的“新政”细节,美国将把监管触角伸到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清除导致危机的各种“系统性风险”。以后大至大金融机构的并购等各种运作,小至抵押贷款的发放、信用评级的制定以及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等,都将纳入监管范围。

  从具体的法案条文看,参众两院的版本有明显差异。参议院版本更为严厉,其核心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扩大监管机构权力,破解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困局,并可限制金融高管的薪酬;二是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赋予其超越目前监管机构的权力,全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采纳所谓的“沃克尔规则”,即限制大金融机构的投机性交易,尤其是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据新华社电)

  ■观点PK

  谢国忠:2012全球经济或“二次探底”

  从2008年下半年到现在,复苏是V形的吗?我认为,目前的经济复苏是不可持续的。当刺激政策导致通货膨胀的时候,利率必然随之升高。这将导致全球经济再次探底。我认为,二次探底或会在2012年出现。

  这是因为,目前的复苏是由刺激政策以及相对较低的基数造成的。考虑到刺激政策的海量,经济复苏其实并不能说十分强劲。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机所暴露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通过刺激政策彻底解决,只是被掩盖起来而已。

  美国经济再次依靠消费回升,它的增长所依靠的更多是储蓄率的下降,而非收入的增长。也就是说,泡沫存续期间的戏码再度上演。但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未来的资产收益根本无法支持储蓄率下降。

  试图通过刺激重现高速增长,只会带来通货膨胀。一旦通货膨胀导致人心惶惶,将出现快速紧缩,从而引发另一场危机。2012年,或许就会到来。

  (谢国忠: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

  鲁政委:

  欧美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希腊全国性罢工,加之欧洲其他国家也显示出即将罢工迹象,即使有了7500亿的救市方案,但也是只为解决债务危机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而债务危机的最终解决,还需要各国自己形成增收节支、重振财政的共识。目前规模愈来愈大的罢工,让市场对债务危机最终化解的前景仍然感到担忧。这是造成美股下跌的原因。

  各国经济先行指标显示,欧美经济不会二次探底。欧洲五国占全球GDP的比重很小、其在主要国家的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也不大,因而,其局部的情况不会打乱全球复苏的进程。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对策

  经济形势渐趋复杂货币政策微调中求平衡

    近日,欧洲经济危机恶化,欧元急速下跌、美股跳水,众多不稳定因素阴云笼罩。由于全球市场担心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加上欧元兑人民币贬值使得我国贸易压力巨大,本周央行资金回笼力度有所减弱,分析人士认为,相比以往,央行在当前格外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宏观政策正在微调中求得平衡。

  欧洲的危机近期受到了官方的重视。国家主席胡锦涛本周在会见德国总统克勒时表示,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各国应该继续坚持刺激经济的举措。5月13日,温家宝在天津调研时强调,“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要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此外,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日前也指出,“宏观经济政策在不同阶段可能会进行微调,尤其是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南方日报 记者黄倩蔚)

  ●信号

  央行资金回笼力度减小

  央行本周公开市场操作似乎印证了“微调”之说,在回笼数量和利率上都有所变化,成为洞察货币政策走向的一个窗口。

  本周共计发行央票1460亿元,其中,周四发行了1200亿元3年期央票和60亿元的3月期央票,周二发行200亿元一年期央票。但对冲950亿元到期资金后,本周央行净回笼资金只有510亿元,比3月动辄2000亿元的回笼规模大幅减少。事实上,近期央行公开市场回笼力度一直在逐渐趋弱。

  此外,在本周的公开市场操作中,3个月期央票参考收益率意外上升4.04个基点,3年期央票中标利率则下降两个基点,出现了3月期央票和3年期央票利率长短期涨跌不一的现象。而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连续15周持平。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