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项目园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16个工业园区初具规模,仅去年在建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4项,总投资112.2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前所未有。
———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实现历史性突破。2009年,在工业项目带动下,西部8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5.2%,远远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工业西进”战略不仅促进了西部8县经济的发展,更促进了山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解放和发展思路的升华。工业靠山吃山的效益低下、蚕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传统被摒弃;通过以工补农、城乡互动,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发展的思路成为共识。
目前,山区各县正在加快山区综合开发步伐,特色产业更加突出,龙头企业逐步壮大。易县大力发展植树造林,林木覆盖率达到45.4%,经济林达到33.5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5.4亿元;阜平投资1亿元实施大枣“十万亩”示范工程,新开发大枣基地5万亩,实施树体改造无公害管理5万亩;曲阳县已完成小流域治理20平方公里,开发荒山2300亩;唐县大力发展的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西部8县正在严把园区环评、新上项目环保、县域节能减排总量控制“三个关口”,积极探索“借外力、低污染、高效益”的科技、绿色、生态的“新太行山道路”。
按照“工业西进”进程表,到2012年,山区县50%以上的工业将集中到骨干和特色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左右,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每年争取50%以上。打造环京津卫星城,加快“对接京津”环京津区位优势是保定最大的“资源”,与京津对接是保定加快发展最迫切、最现实的选择。2009年年初,保定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对接京津战略,召开全面对接京津大会,出台对接京津实施意见——— 今后几年,整个保定将作为京津的“大卫星城”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通过借势京津、融入京津,实现与京津的同城效应,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大开放、大发展、大跨越。
截至目前,保定与京津及央企合作与京津合作企业已达到683家,在建合作项目达到346项,投产257项。今年1-3月,保定市新签约对接京津项目29个。
保定北接北京,靠近天津,人缘地缘优势突出,对接京津得天独厚。邻近京津的涞源、易县、涞水、涿州、高碑店、定兴、容城、安新、雄县、高阳等10个县(市)和白沟·白洋淀温泉城,是保定率先融入京津的优势节点。这些节点将组成环京津卫星城市链,全方位、大开放、多层次、多角度对接京津。其他县(市)也在同步跟进,努力把保定建成对接京津的经济发展协作区、产业配套合作区和休闲旅游区。
目前,安新县与北京石景山区,涿州市与北京房山区,雄县与天津西青区,清苑与天津南开区已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涿州市与房山区的合作最为全面,依据协议,双方确定了在加快区域交通设施建设、深化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农业合作、发展旅游合作、扩大干部交流与教育合作、拓展商贸合作、健全劳务市场合作、加强建筑市场合作、加强稳定等9个方面29项具体工作的对接合作内容。保定市发改委、城乡规划局,按照环京津卫星城模式,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与京津发展规划同步,营造同城效应,真正融入京津,实现借势发展。
为铺平全面对接的道路,保定努力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保定与京津基础设施的对接以构建大交通、打通微循环、抓好配套道路建设为重点。2009年,保定市开工建设了全国最大的高速公路跨铁路T型转体立交桥、华北最高的黑崖沟2号特大桥和全省最大的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互通立交桥等一批控制性工程;并全面加快张石、保阜、保沧、廊涿、荣乌、大广、张涿、京港澳和京昆北延9条高速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末,保定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1033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4.6公里/百平方公里,“三纵三横一环”的高速路网,可贯穿该市20个县市,各县(市)5-25分钟内可与高速公路连接。届时,全市大部分县(市)进入环京津“一小时都市圈”将成为现实。目前,京南涿州公交换乘站已开通,涿州与北京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公交“零换乘”。
主动承接京津两市的产业转移。保定充分发挥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通过与京津生态农业互补、承接制造业梯次转移,推动产业对接,达到互利共赢。凭借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优势,保定吸引了康师傅、汇源、养加加等国内知名企业前来落户;依托“中国电谷”、“华北轻型汽车城”、“北京时装加工基地”,与京津及央企展开合作。兵装集团、国电集团、中船重工、中国航天等一批央企对接项目陆续落户保定,中国钢研院新材料、天津大无缝河北铜业等一批生产性项目加快推进。
据了解,保定除要建设京津产业梯次转移承接基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外,还将建设休闲旅游和劳务供应输出基地。
实施对接京津战略以来,保定市与京津在旅游休闲、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对接合作成效明显。涞水、涞源两县与北京房山、门头沟两区全面合作,共同打造京西南百里画廊、世界地质公园精品黄金线路和面向北京的旅游休闲会所基地,实现了“无障碍旅游”,京津已成为保定市景区游客的主要来源地。
在职教方面,保定市已有52所中等职业学校与京津436家企业及48所学校签订了用人协议和长期培训。“顺平电工”、“玉兰香厨师”、“唐尧建筑”、“望都外交保安”、“平安汽修”、“东方美发”、“卓越美发”等劳务培训基地在京津就业市场已形成品牌效应,享有较高市场占有率。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