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 详细] |
 |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 详细] |
 |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 详细] |
 |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 详细] |
 |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 详细] |
 |
|
|
|
|
|
|
地方政府走向故里经济前台 眼球效应节省广告费 |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0/5/17 16:15:02 |
 |
>> 相关新闻链接 |
|
|
|
评委承认,临城申遗措辞是“动了脑子的”
面对各地似乎扑朔迷离的“名人故里”之争,当代文化学者、文化产业专家方伟认为,由于从国家层面不可能调动公共专家资源专门辨别这些名人故里的真伪,即使这样做,得出结论也需时日,“正是在这管与难以管之间,地方政府有了大量施展作用的空间。”
记者采访时发现,从官方到民间,正定方面都反复向记者强调,他们是在“捍卫”赵云故里,而临城是在“抢夺”。
对此,有专家指出,在这场争夺战中,相对于正定的被动应战,临城的表现的确“积极主动”,而更有人将临城的表现作为“文化产业营销策划的成功案例”。
其实早在2005年4月,随着在临城古鲁营村一口枯井内发现一块赵云故里碑,临城就悄然开始为这场争夺战做准备。
5月5日,记者在临城县旅游局的仓库中看到了这块躺倒在地的赵云故里碑。这块刻有“汉顺平侯赵云故里”几个大字的石碑,在大字左右分别刻有一行小字,分别是“光绪戊戌孟冬正定镇总兵蓝斯明立石”、“盐运使衔四川重庆府知府吴震敬镌”。
据临城县旅游局副局长张志忠介绍,随着这块石碑的出土,流传于当地的关于赵云的传说也引起了该县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2006年,临城县成立了由时任副县长路焕京为首的“赵云故里”文化小组,着手挖掘整理当地关于赵云的传说和史料。
——2007年4月,临城成功申报邢台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9月,中国民俗学会有关专家受邀前往临城调研赵云文化。
——2008年12月,“临城杯”河北师范大学动漫设计大赛举行,这次比赛的主题是赵云故里文化。
——2009年春,该县将“赵云故里传说”向河北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北省民协主席郑一民在评审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担任由二十多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的副主任。
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评审时就有人对临城申请“赵云故里传说”一事提出异议,但讨论中大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史料,同时临城申请的不是“故里”,而是“故里传说”。“故里传说”不具有唯一性,因而这个项目“最终一致通过”。
但郑一民也承认,临城申报“赵云故里传说”,措辞时也是“动了脑子的”。
在正定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张星看来,临城此次申报“传说”是假,求“故里”之名是真,申遗只是赵云故里争夺战的一个步骤。
“眼球效应为临城省了几千万的广告费”
而“申遗”之后,临城也的确更加自信地亮出了“赵云故里”的名片,一场巨大的宣传攻势随之展开。
“如今到临城,在公路边能看到‘赵云故乡,水墨乡居’的广告牌,手机也会收到‘赵云故里欢迎您’的群发短信。”河北省赵子龙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武威振说。
2010年伊始,由临城县组织编著的《关于赵云故里》一书也出版面市。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还亲自为该书作序。
责任编辑:cprpw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