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3日电 (记者 陆文军)顶着卷曲的棕色乱发,套着宽大的深色衬衣,蹬着休闲的露趾凉鞋,这个颇具艺术气质装扮的人就是上海世博会“种子圣殿”英国馆的设计师,37岁的英国人托马斯·赫斯维克。
托马斯告诉记者,英国馆在世博会上如此受欢迎,确实有点出乎意料,他感到很欣慰,“也许因为上海世博会让我想起了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从设计英国馆的那一刻,在我心底就觉得与上海有着某种默契和联系,引领我激发创意。”
1851年,伦敦史无前例地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经典建筑水晶宫也凭借其独特创意设计征服了600万参观者。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上海世博园里的英国馆,同样吸引着如织游人竞相驻足。
英国馆外观就像“蒲公英”,其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公园中间的建筑插有6万多根纤细的透明亚克力杆,每根都藏有几颗种子,总共放置了以粮食、花卉为主的900种,共计26万粒种子,当中不乏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种子。这些种子在建筑内部形成了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种子圣殿”,阳光还可透过亚克力杆进入种子圣殿,形成独特的光彩。
据介绍,英国馆还有一个别致的创意,中心建筑“种子圣殿”就像一颗糖果,而高低起伏的敞开式公园就像被打开的糖纸,整个国家馆就像是英国送给上海世博会的甜蜜礼物。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为主题,世界各国都在此展示未来生活的美好。”托马斯说,“展示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的,这也是我设计英国馆的初衷,我想改变用一个建筑装上展品的惯例,而是通过建筑空间的本身,来引起人们对未来的长期思索,对环境、地球、人的深层关注”。
他还说,每个城市都是有独特性格和独立精神的,不能因为发展速度过快,而逐渐雷同,“这也许是上海世博会带给我们的启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