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商正在成为整顿铁矿石进口秩序的标靶,然而,谁是铁矿石的最大囤积者?
据《财经国家周刊》报道,铁矿石谈判临近终局,铁矿石现货市场“囤积待涨”的氛围照例开始弥漫。
4月中旬,由于卖方惜售和买方囤积等因素影响,铁矿石的现货价格和海运费持续了飙升的态势。其中,现货价已经从去年下半年的每吨60多美元暴涨至每吨180美元。“疯狂的石头”正在演绎“疯狂的价格”。
现货价格的飙升,成为三大矿业巨头提高谈判价格的“王牌”。为此,代表大型钢企利益的中钢协和代表贸易商利益的五矿商会 “打了一架”。4月2日,中钢协和五矿商会联合召开闭门会议,闭门会议最终演变成批判大会。
“钢协负责人指责(五矿)商会管理不力,说‘贸易商炒作铁矿石导致钢铁企业背负巨大的成本压力’。”一位参与闭门会议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中钢协的指责遭到了五矿商会的坚决驳斥。
“把铁矿石价格高涨的主要责任归咎于贸易商是没有根据的。”五矿商会会长徐旭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
4月15日,中钢协和五矿商会再次“闭门开会”,就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老调重弹。
“中钢协和五矿商会不同的背后利益直接导致认知差异,商谈的结果也只能是谈了、吵了,最终是不了了之了。”一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表示,铁矿石贸易的混乱秩序是钢企和贸易商一起促成的。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有近200家企业在进口铁矿石,还有近千家中小贸易商在倒买倒卖,而商务部核准具备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数量是112家。
进口者谁?
贸易商正在成为整顿铁矿石进口秩序的标靶。
在4月2日的闭门会议上,中钢协再次明确表达了“贸易商超量进口扭曲了铁矿石价格,造成铁矿石大幅涨价”的意见。
在2009年的一次行业内部会议上,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已经将现货价格的扭曲,“归咎”于贸易商:“贸易商大量进口,造成铁矿石进口超量,扭曲国内铁矿石供需关系,并对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带来重大干扰。”
“贸易商进口主要集中在去年上半年,下半年随着市场价格的回升,进口逐月下降。”4月8日,徐旭告诉记者。
在当日的研讨会上,徐旭也提供了一组数据以证实贸易商的“清白”。“2009年1-4季度,贸易企业占进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3.3%、40.78%、33.94%和35%,特别是2010年1月份,比例已经降至21.4%。”
随着近期铁矿石价格的飙升,贸易商进货的动力和数量正加速萎缩。
3月12日、13日两天内,青岛港共有18艘运输铁矿石的船舶在港,其中15艘的买主是钢企,另3艘分别是中钢、中矿和瑞钢联。
“这一个月,青岛港99%(的铁矿石)是给钢厂干的,偶尔一两单才是贸易矿。”4月15日,青岛港集团前港分公司调度室主任陈为亮告诉《财经国家周刊》,青岛港所有的铁矿石业务均由前港分公司承负。2010年1—3月,青岛港月均进口铁矿石1000万吨。
比例不及青岛港的日照港、大连港、天津港在内的多家港口均表示,“近期主要给钢厂卸货。”
“近期贸易商的船干得少了,少了很多。”4月11日,日照港昱桥铁矿石装卸公司生产部副部长戴方勇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贸易矿的减少并没有从根本上减少日照港铁矿石进口量,“(日卸铁块石)一直维持在每天30万吨。”
“现货价涨得吓死人,(贸易商)谁敢贸然大批量进口,一旦砸手里,可能就得倾家荡产。”日照中瑞物产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贸易商是不敢大量进口,而钢厂的进口欲望更多来自生产保障,这也刺激钢企大量进口。
“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3、4月份的贸易企业占进口总量的比例至少会(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4月份(贸易矿)至多15%。”五矿商会金属矿产部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这样他们(中钢协)还会说贸易商囤矿吗?”
与贸易商进口量锐减相对照的是,铁矿石的进口量增长仍然迅速。
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我国铁矿石进口5901万吨,比2月份多进口963万吨,同比增长13.3%;一季度累计进口已经达到1.55亿吨,同比增加18%;
“一季度铁矿石进口累计金额149.3亿美元,相当于每吨矿石96.3美元。”上述五矿商会人士表示,和贸易商不足20%的份额相比,“是钢铁企业一手促成了现货贸易的繁荣景象”。
囤矿者谁?
穿梭在供需之间的投机势力,扭曲了铁矿石的价格曲线,而配合现货繁荣的现实情况则是囤矿。
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到3月底,我国港口铁矿石库存约7000万吨。“加上钢厂料场的库存,现在国内进口矿库存量接近亿吨。”一位中钢协市场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这一数字接近2009年9月底的历史高峰。当时,进口铁矿石港口存有7600万吨,中国钢铁协会秘书长单尚华认为在计入钢厂库存时,铁矿石库存量“至少1亿吨”。
“当时(囤矿)确实有贸易商的集体冲动。”青岛华清进出口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2009年初,铁矿石价格跌至历史低谷,导致众多贸易商争相“抄底”。
然而,自铁矿石现货价格飙升后,贸易商的态度开始转变。
“现在的铁矿石高不可攀,除非是为钢铁企业代理进口,否则贸易商不会轻易出手,更不用说囤积。”上述青岛华清进出口公司人士表示,“虽然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但我们很久没有做铁矿石(业务)了。”
“敢在价格高位大量囤货的,除了国字号的大型钢厂就是实力雄厚的贸易商。”有要求匿名的中央决策部门人士表示,“像宝钢、武钢、中钢、五矿、中建材,他们‘不差钱’,拖得起,又感觉铁矿石价格下不来,于是就疯狂地进口,还藏着掖着就是不卖。”
不久前,这位人士刚刚随队到青岛港做过调研。“中小钢厂的进口量更多是满足自己的生产,小贸易商也会囤积一些矿石,但囤积量一般不超过几十万吨。”
“港口库存目前在7000万吨左右,但仅有20%左右的库存属于贸易企业,这其中60%还是代理钢铁生产企业的进口。”在徐旭看来,贸易商不足600万吨的存货根本谈不上“囤货”。
“(矿石)有放很久的,有的大半年都不挪窝。”有日照港铁矿石堆场的工人告诉记者。
而在日照港的铁矿石堆场记者发现,进口矿石堆放时间超过3个月大都是“财大气粗”的大型企业,其中包括中钢、中化、济钢、莱钢、太钢、北京荣丰嘉华等。
山西太钢2009年8月30日进口的18.2万吨巴西粗粉,至今已在日照港堆放了近8个月;北京荣丰嘉华贸易有限公司2009年10月13日进口的16.8万吨印度粗粉也堆放了超过6个月。后者不在商务部核准的112家铁矿石进口资质企业名单中。
“太钢至少节省了1亿元原料费用,而荣丰嘉华则净赚9600万元。”日照港市场分析方面的人士告诉记者,2009年8月30日,65%的巴西粉矿每吨约780元,2009年10月13日,63.5% 印度粉矿每吨约 740元,而4月15日,上述两矿的价格分别为1410元/吨和1310/吨。“仅仅几个月,(价格)几乎翻了一番。”
疯狂“转手者”
从事铁矿石贸易的企业到底有多少?这是一个难以统计的数字。
2007年,商务部核准的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共计112家。而在2009年的一次行业发布会上,中钢协透露从事铁矿石进口的企业有152家,到了 4月2日的闭门会议上,这一数字又飙升至“至少200家”。
“这可能是一个极其保守的数字,真实数字可能得翻番。”前述中央决策部门人士表示,从各港口的统计信息来看,有近百家不具备进口资质的企业正在明目张胆进口矿石,如果再算上从事进口矿倒卖的小贸易商,“(从事铁矿石业务的企业)没有一千也差不多。”
日照港4月12日的一份疏港运输计划显示,当日共有25批次铁矿石运输计划,其中铁矿石进口方为钢铁企业的计有14家,另11家为贸易商,而在25批次的铁矿石进口方中,包括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山东石衡钢铁集团、河津宏达特种钢、山西建邦集团4家钢企和日照华海国际、丰立集团两家贸易商不在112家具备铁矿石进口资质之列。
和其他钢厂采购矿石自用相比,新武安钢铁当日的两批次矿石都用于外卖。当日新武安钢铁共有两批次矿石,收货人分别是河北钢铁和莱芜钢铁。
“新武安钢铁集团是河北武安近20多家钢铁企业组成的一个松散型联合体,连进入《准入条件》(《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都很困难。”有熟悉新武安钢铁集团的钢铁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新武安钢铁主业经营一般,但自铁矿石贸易中获利颇丰。
“倒卖铁矿石的利润可能比生产钢材要高很多。”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说,真实需求不存在的状况之下,铁矿石的进口却不断创新高,只能说明从钢铁企业到贸易商都在原材料铁矿石上乐此不疲地“博弈”。
和不具备进口资质的进口企业相比,倒卖进口矿的中小贸易商更是数不胜数。记者在日照、大连、天津、青岛等铁矿石重点港口城市调查时发现,从事铁矿石贸易的中小贸易企业随处可见。
记者以“买矿”为由走访了多家不具备铁矿石进口资质的小贸易商,几乎每家都可以随手调动几十万吨甚至更多的矿石。
“几乎什么矿都有,只是现在这价格有些乱,(品位)50多的印度矿已经快1000(每吨元)多了。”4月11日,刚送走两拨客户的日照昱华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娜接待了记者,“天津、黄岛(青岛港)、日照都可以提货。”
南京市大尊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口气则更是惊人。“(62%的澳粉)1450元/吨,要多少有多少。”4月12日,该公司一位朱先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平台公司运作,直接跟矿山合作,哪儿的矿都能拿到。”而在当日,青岛港62%的澳粉现货报价1280元/吨。
“这些小贸易商实力薄弱,矿山不可能给他们供货,唯一的解释就是货源来自具备进口实力的钢铁企业或贸易商。”前述中央决策部门人士说。(记者 张超)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