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一季度,宏观经济持续升温,但通胀担忧也随之而来。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中,中国经济会朝什么方向演变?A股市场又存在着哪些投资机会?在上周六举行的“2010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几位国内优秀私募基金掌舵人对此分别作出分析和研判。
私募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出现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但A股市场是否存在投资价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宏观经济的走势。虽然几大私募对于行业的看法见仁见智,但新兴产业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看好。
经济难二次探底
通胀因素成隐忧
上海汇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震认为,今年还是一个复苏年。现在实体经济的速度比较快,复苏的力度比较大,应该说有些超预期,虽然有一点点过热的现象。因此,在复苏的这一年,整个A股市场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的。
多数私募人士对今年宏观经济的持续复苏表示乐观。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兼基金经理罗伟广也认为,中国经济应该不会二次探底。但与此同时,他也对通胀表现出担忧。
“在通胀的几个构成因素里,我今年并不是很担心工业品的大幅度上涨,因为暂时还没有产能过剩的情况,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宗商品。近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元上涨的时候大宗商品却都涨了,而美元指数跌了就更加火上加油。今年不担心经济,应该担心通胀。如果大宗商品价格没有大幅度的上涨,今年应该不会有大问题。”罗伟广指出。
他还表示,在高增长、低通胀的假设下,投资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我今年的目标是只要CPI不到5%以上,我们就会比较乐观地做投资。比如在3%到4%左右,就还是比较可以接受的。”
政策判断有难点
一致看好新兴产业
多数私募人士认为,判断A股市场是否存在投资价值,取决于未来的经济转型和恢复的进程。北京云程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魏上云认为,如果经济顺利恢复,经济转型顺利展开,今天很多的股票肯定是低估的。但如果未来的经济出现波动,那么现在这个市场出现比较大的回调也是情理之中。
“目前最大的难点就是经济走到了一个比较微妙的关头。经济是否转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调控是否能成功。我们国家提出的调控目标,防通胀、保增长和转型,三个目标的诉求是不同的,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因此在这个矛盾的目标中,政府就是要追求一种平衡。如果平衡做得有偏差,经济波动是必然的。现在的难题就是很多做投资的人希望预测到一个结果,但未来的结果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平衡。”
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昊也认为,虽然经济转型到底会不会转过来,目前还看不到结果。但这个政策一定是要转的,如果不转,我们传统的经济是没有办法维持下去的。
“鉴于转型是必然的情况,我们就会从这个角度寻找机会。比如像化石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变,这个趋势也是一定的,只不过是进展或者程度的问题。”常昊指出。
受益于经济转型的新兴产业被私募人士普遍看好。不过总体而言,由于各个基金有自己的投资风格和策略,大家看好的行业也存在较大分歧。部分私募看好消费品、医药板块的同时,另一些私募则认为目前涨幅不是太大的品种更有投资价值,比如滞涨的房地产板块。(记者 潘圣韬)
郑新立 应把阳光私募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在出席“2010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时表示,应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而在机构投资中,应当把阳光私募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2009年是我国经济在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郑新立指出,去年中国经济的运行,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三个阶段性的变化:一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从外需驱动型实现了向内需驱动型的转变;二是就是去年中国经济的运行说明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依赖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释放需求与不断扩大来拉动增长的时代;三是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向全球经济总量金牌冲击的阶段。
郑新立说,在个人投资和机构投资中,应当重点发展机构投资。目前我们在机构投资中,已经有了证券公司、有了公募基金、有了社保基金、有了保险基金,还有各国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现在应当把阳光私募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阳光私募作为一个后来者,也是作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机构投资者,最近几年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郑新立认为,发展各种基金投资,不仅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也是完善我国金融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基金应该从满足大家投资的需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投资者应从更深刻的意义上看待基金的发展。
郑新立还表示,所谓阳光私募,就意味着我们的私募基金要走一条规范化、法制化的健康的发展道路。财富管理的准则,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保证客户的财富安全”,让投资者口袋里的钱,能够增长得快一些。通过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客户财富保值增值,是阳光私募管理者的责任。为此要多做流量、做大交易,成为财富管理机构的经营理念。
此外,郑新立还说,物理网点加上网络服务,加上客户经理,应该成为新的经营模式。产品创新、多种组合、财富管理的建设,将成为财富管理机构的主要金融工具。在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分工进一步细致和专业化、以及国内金融分业经营的制度下,券商需要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市场,管理个人金融资产,开展个人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服务客户,分享利益,才能有效地把国际国内最好的各种形式的金融机构的专业服务组合起来,提供给客户全方位的、一站式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优质金融服务以及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
“在这里,怎么样为客户筛选出合适、优质的理财产品,就成为摆在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面前的重要问题。”郑新立指出,中国证券市场,从2007年开始出现一个新的金融投资群体——阳光私募,凭借其突出的业绩表现和明星效应,阳光私募在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扩大,成为继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之后的又一类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记者 钱潇隽)
连平 中国要防止经济未来走向偏热
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出台,对中国经济过热的担心开始有所显现。在4月17日举行的“2010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中国经济目前谈不上过热,但要防止经济未来会走向偏热。
针对上周刚刚公布的三月份经济数据,连平认为我国经济正加快增长,物价温和上升。他认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今年投资和消费将依然起到重要作用,而出口虽带有不确定性,但与去年的负增长相比,今年出口将恢复正增长。连平预计今年GDP可能会达到10.8%,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对于物价,连平认为物价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上升的通道,而且这个上升的通道是比较迫切的。尽管一季度CPI是2.2%,但和去年全年的负增长情况相比,今年的增长还是非常快的。此外PPI的增长更大,他预测今年CPI的增长是3%至4%。
“总的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增长势头都很强,但要防止增长过快。另外,要防止通货膨胀。”连平表示。他还指出,这一次物价的上涨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对成本拉动的影响。从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一旦形成一个比较快的趋势后,对经济运行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货币政策,连平认为目前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朗。从去年年中起,央行开始用央票进行收紧调控,到了今年初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且最近又开始启动了三年期的央票。“虽然每一次动用这些工具都有一些比较直接的原因,但总的来说,货币政策趋向于收紧的趋势应该还是明朗的。”连平表示。经济既然未来有走向偏热的可能性,每一项政策工具的使用都要有针对性。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连平认为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在历史上已经是比较高的水平,这反映了整个金融体系、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非常宽裕,以至于央行不得不把存款准备金率调在很高的水平,把钱收在央行手里。对于未来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他认为空间不大。而对于目前的利率水平,他指出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利率变化的一个规律:即中国的利率提升往往跟在美国和日本后面,而现在我们的利率是明显高于美国的水平。随着物价的上升,未来政策收紧中必然会动利率,“升息早晚要到来,估计是在年中前后。”连平表示。
对于目前广受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连平指出如果市场的噪音慢慢平息下来、慢慢消失了,往往就是启动汇率机制改革的很好的时机。不过对于人民币升值的节奏、幅度要密切关注。他指出,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如果控制得比较好的话,对我国的出口也是有好处的,它可以使得原来依赖于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改变为具有更多技术含量、更多有价值含量的出口,这样对出口会有一个持续的推动作用。“但希望能控制得比较合理,逐步的加以推进。”连平表示。(记者 唐真龙)
五大私募论金融产品创新
从创业板到融资融券到股指期货,市场上金融创新的产品不断推出,给阳光私募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那么,私募又是怎样看待金融创新,这些金融创新品种对于私募基金的投资机会体现在哪里?业内五大顶尖阳光私募基金负责人给出如下回答:
创业板:“有价值但太贵”
“我个人的风格是成长型的风格,所以我对创业板非常重视。里面出现了很多增长非常快的公司,模式也很新颖,成长空间也比较大。我们非常重视对创业板的研究,但遗憾的是创业板太贵了。” 上海汇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震认为。
“比如一家制造业公司,一年只有1到2亿的销售收入,但市场给它的价值却是40亿到50亿。我觉得这是不可以接受的。所以目前为止我们基本没有参与创业板。我们比较多的眼光放在中小板上,中小板的价格比较合适一些。”
但何震还表示,虽然创业板未来的空间可能确实很大,但不能把五年以后甚至十年以后实现的目标在三个月之内就在市值上体现出来。这样做有点过于冲动。“我对创业板非常看好。我们调研的步伐是非常快的,很多企业我们都觉得非常不错,但就是太贵了。”
股指期货:“风险控制意义大于盈利”
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兼基金经理罗伟广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对阳光私募来说,是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对冲很多风险,但不应该作为盈利工具,而应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风险控制工具。除此以外,股指期货对阳光私募的意义不是太大。而目前而言,股指期货对市场、对阳光私募也不是太重要。
国际板:“估值或低于A股”
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昊认为,国际板最先推出的可能不是标准的国际公司,而是香港地区的红筹公司、因为它毕竟有中国的血统。中国国际板体量比较大,国际板的引进会带来一些国际公司,它们的估值水平多少会对A股上市公司产生一定的压力。总体而言,国际公司在海外的估值是低于A股的,也有少数例外,比如一些消费品公司。
TOT:“有助我们专注于投资”
北京云程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魏上云认为,TOT可以满足私募两方面的需求,一是投资人选择投资关联的需求,实际现在这些高端客户要筛选这么多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确实有很多局限,如果中间有一个专业团队帮他们选投资管理人,这个肯定是有帮助;二是从自身角度看,TOT也能提供很大帮助,因为阳光私募是以投研为主的,市场营销是其弱项,有了TOT,可以专注于把投研做好,请市场营销机构帮助做营销。
“TOT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我们目前唯一关注的就是它的收费问题。除了私募收费,他中间还要收取一部分其他费用。这部分费用,我们未来可以和其他私募共同分担成本,提高效益。”
制度:“还需立法配套”
上海上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洪认为,私募肯定要有很多立法等方面的配套,因为目前的情况下,私募在有些发展方向上是受到制约的。比如私募在开户上的一些问题。这主要是定位不太清晰的原因。(记者 潘圣韬)
罗伟广 “三种钱”都赚更有竞争力
著名私募基金经理罗伟广在分享其成功经验时表示,市场上有“三种钱”可以赚:第一种是仓位控制的“钱”,第二种是对市场情绪把握的“钱”,第三就是踏踏实实做各种低估品种的“钱”。“有三部分的钱赚,这是比较有竞争力的。”罗伟广说。
罗伟广透露,其产品收益种有50%是选股贡献的,“选股的水平我跟高手有很大的差距,但选股是可以复制的,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赚大头我赚小头。但单靠这方面也不够,中国很大的收益是贡献在仓位,因为中国的投资者喜欢追涨杀跌。我们对市场是这样判断的,基本面预判+技术面验证。”
罗伟广总结出一条投资经验:首先,仓位控制方面只要懂一点点经济学,再一步步观察,成功率会非常高;其次,选时、选热点的时候,散户喜欢什么就给他什么,做相反的操作;最后在选股上,跟着巨人走,他做什么你做什么。
“预判不一定全对,比如今年一季度我预判就错了,但通过调整,今年以来我还是赚了不少钱,但如果预判对了,就可以赚更多的钱。你要抓更容易的方法,每一种方法你做到专家水平是很难的,但你要做到中上水平,整体就会有不错的收益。这也是我们整个投资的思路。”罗伟广指出。(记者 潘圣韬)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