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30年后,我们要住在哪儿
来源:燕赵都市报 更新时间:2010/4/10 9:21:33   
>> 相关新闻链接
·承德:量价齐飞 ·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粒小麦的不断升值之旅 ·国产磁浮列车时速500公里
·石市三月份食品类价格首现降势 ·冀中能源首季销售收入同比翻一番
·四城市“房产税”征收箭在弦上 ·政府临时工申请保障房的弦外之音
·晋州构建石家庄东部平原特色旅游市 ·一季度石家庄市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30年之间由福利房制度
转向商品房销售

    建国之后,我国实行的是福利化分房制度,一条长长的走廊连接着无数个十几平方米的单间,单间里的居民共用一个厨房和厕所。这种筒子楼一直是许多城市居民的栖身之所,几代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
    那个时代,居住环境虽然拥挤,产权、维修都是单位负责,没有物业费更没有房奴和不断攀升的房价。
    1988年1月,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宣布将房改正式纳入中央和地方的改革计划,分期分批加以推行。同年,中国第一个土地拍卖、按揭贷款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东晓花园在深圳竣工,当时售价1600元/平方米。
    此后经过多年推进,1998年下半年我国开始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2003年,房地产被确定为支柱产业。从这一年开始,城市房价进入快速上升期。
    而7年之后的今天,房价已经翻了几番。但是高房价下, 一套住房平均只有30年的寿命,这注定我们一生的当中不能和“原配”住房从一而终。当住房成为危房的时候,首先我们面临的就是“被拆迁”的命运。

可能性1: 被拆迁 面临一笔搬迁开支

    在没有经历过的人看来,拆迁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情,拆迁意味着会得到高额现金补偿或者面积翻番的回迁房。而目前正在面临被拆迁命运的石家庄的钟大妈看来,这次搬迁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亏本的事情。“破家值万贯,家里好多东西都舍不得仍,但是要搬家,首先就是起码有1/3的东西得扔掉”。俗话说,“搬一次家,就像着了一场大火”,缝纫机,冰箱,甚至腌咸菜的水缸,面对这些用了几十年的家什,钟大妈实在是不愿意扔掉。
    钟大妈原来居住的住房是1989年建成的老式三室,共70平方米,目前市值45万元,按照拆迁补偿标准,新的开发商会给钟大妈60多万元的补偿款。但钟大妈拿到这笔钱的时候,却发现按照时下的房价,这笔钱在同等位置买到自己原住房同等面积的房子都很困难。“即使买上了,房子也要2011年底交房,两年的租房费就要2万多元,新房有是毛坯房,不得不装修,再买点新家具、家电,没有5万元打不住,这凭空又多出七八万元的支出,”钟大妈向记者抱怨道。
    按照建设部给出的平均建筑寿命,30年之后,我们都将面临这种被拆迁的命运。钟大妈面临的这些开销,对所有有房族而言,30年后被拆迁的时候,或许都是不得不面临的刚性支出。

可能性2: 继续购房 再度当房奴

    安身之所不复存在,我们不得不“梅开二度”,重现套上房奴的枷锁。
    以目前平均购房者的年龄为30岁计算,如果60岁的时候再购买一套住房,银行已经不愿意再贷款给我们这个基本没有什么收入的人群。
    放下银行贷款不说款,再说我们自身条件,如果说我们现在还年富力强,咬咬牙、壮壮胆之后还敢去贷款买房的话,那么25-30年后,我们中的多数或许只能依靠养老金艰难度日了,又如何能够再次面对居无定所的悲惨局面呢?住房是保值的不动产的神话正在消亡,30年后的价值就化为乌有,你还投资房产吗?
    建筑质量,经常被我们誉为是“百年大计”,但现在却莫名其妙地变成了“30年大计”。撇开大量资源消耗不计,若干年后,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个很棘手的现实问题:民众70年产权的住宅,如果仅仅30年就要拆掉重建,而到那时候,当初的开发商没准早就不见踪迹了,这样的善后工作如何进行?70年产权的住宅,难道还要百姓再掏钱买新建房?不堪设想,当70年产权和30年寿命“短路”时,我们的财产将何去何从?我们的物权,又由谁来保护和尊重?
    假定我们决定继续买房的话,按照目前房价涨势,届时房价我们能够承受吗?
    按照日前中金公司的一份预测报告口径,全国平均住房价格(剔除通货膨胀)2040年达到高点(约为当前住房价格的2.5倍。以目前石家庄一套普通100平方米住房50万元计算,按照上述报告“2.5倍”的预测口径,2040买这样一套住房,需要125万元,这个数字,对于许多工薪家庭而言,恐怕仍是个天文数字。

可能性3: 一生租房生活

    正如本报昨天稿件中所计算的,在目前租售比极高的状况下,租房生活不失为一个很经济的选择。
    但是,许多读者也向记者陈述的租房的种种苦恼:“如果是租房,就经常要搬家,还要和不同的房东打交道,运气不好的话,碰上个难搞的房东,个中的辛苦相信换过房子的朋友都有所体会。”张先生是一位网站编辑,频繁搬家让他觉得很是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想装修,但一想不是自己的房,将就住吧”,另一位租房族卢女士说。
    正如这些租房者所说,“居者有其屋”一直是我们的人文理想。所以,我们在选择租房生活委曲求全的同时,也希望决策者切实能把目前疯长的房价稳定住,把房屋质量提升上去,让大家都能买得起,住得上经济、安全、“长寿”的住房,这或许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财经锐评
人寿长了
窝寿短了

□阮直
    早年是人寿短,房子寿长。有钱人家给后代留下的最大遗产大多是房产,提起祖宗留下的老宅,起码也都是“百年老屋”,要是讲点质量,建成“乔家大院”那样,距今足有300年了,迄今还是不算危房,可按照当今住宅建筑质量50年的标准,就得该拆了,拆了建,建了拆,乔家大院也得折腾6次了,再家大业大也折腾穷了。
    今人盖的房子不知都犯了什么病,怎么都成了短寿的窝。我所在的城市七十年代建的住宅几乎都快拆光了。反倒是百年以上的一些老建筑巍然屹立,傲视群楼。经历过战争、地震,都没有丝毫危楼的迹象,老旧没让它残破,反倒成了文物,新楼却成了危楼。
    去年就有官员在接受网络专访时说:“我们要求房屋要有设计使用的年限,比如住宅一般是50年。”我的天呀,他要不说我心里还舒服点,经权威部门的权威人士这么一解释,我半辈子奋斗出来的“成就感”就成了悲哀感了。一栋房子达到国家的质量标准才有50年的寿命,这都不如乡下人集资盖的一座关帝庙长寿了。是现代的钢筋水泥不如乡下的砖头瓦块坚固呢?还是我们的建筑质量要求降低了?
    我们买房、建房,拿到产权证之后都有70年的使用权,可如今的质量标准定在50甚至30年,那么50年的质量标准与70年使用权,这相差的20年或40年使用权谁来给我找房子住?
    中国的老百姓从来把住宅视为第一大家产,买房都是“百年大计”,如今一个“打折”,就减去了一半的寿命。如今的人都长寿,总不能活到50岁刚刚把前半生的房贷还完,又要开始一次“夕阳红”之后的新按揭晚年生活吧。
    其实在祖国的大地上,住了两三百年的房子还是好房子的哪座县城都有,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保质保量,城乡建设部不妨组织相关的专家去民间取经。人长寿了是好事,房子长寿了也绝不是坏事。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