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农民就业再就业,河北省省级财政今年共安排2.6亿元,用于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实施就业扶助计划,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建立创业优惠体系,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与此同时,河北省小额担保贷款将在县(市)全面推进,加大对进城创业农民工的政策扶持,逐步探索建立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人创业成功,平均带动4人就业再就业。为提高农民创业能力,河北省今年将重点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
访“管家”看财政投入——让公共财政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广大农村
经过3天的采访,记者既看到了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喜悦,也看到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创业给农民铺成的致富之路。在农村变化、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背后,是“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是各级财政部门对“三农”的巨大投入。“2010年,全县新增财力部分,将全部用于‘三农’。”滦平县财政局长赵继承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该县今年支农的力度。他说, 2010年县用于“三农”的资金将达8.1亿元,增幅超过30%,占可用财力的70%以上。少取、多予,这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最直接的措施。
近年来,为贯彻好“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河北在农村相继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种粮“四补贴”和义务教育免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加大。粗略计算,2003-2009年,仅“四补贴”全省就投入资金191亿元,受益农民达5200多万人。如果按5200万农民计算的话,平均每人每年增加收入130元。
“2010年,尽管收支矛盾异常尖锐,但省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不降反增。”省财政厅厅长齐守印说,今年河北财政“三农”投入,是在省财政增幅降低的情况下拿出来的。今年的收支矛盾空前突出,拿出这么多钱来,难度很大。河北人均财力排全国第28位,可用财力有限。一方面,受减收因素影响,今年省本级财力增幅降低,新增财力仅8.44亿元,相当于2006至2008年年均新增财力的1/4。另一方面,增支因素很多,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就需要590亿元,占综合财力的84%;各部门安排新增的政策性支出需求达134.8亿元,是新增财力的16倍。为确保“三农”投入,让公共财政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广大农村,今年河北着力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清理压缩非重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通过削减压缩近千个项目,集中了14.52亿资金;通过压减公用经费,集中了1.2亿元资金,确保全省119亿的资金投向“三农”。
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今年河北省级仅用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种植和养殖业保费补贴等,就达8.3亿元,种粮补贴实现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全覆盖,农机具补贴覆盖全省所有农牧县,数千万农民将直接从中受益。为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省级财政2010年共安排资金3.2亿元,用于奶牛规模化养殖、奶牛胚胎移植、设施农业(蔬菜食用菌)、果品产业建设、水产良种繁育、县级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农业产业化发展等补助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此同时,省级财政还安排补贴或补助资金4725万元,对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等予以补贴。
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叮嘱说,农业始终是我们国家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这几年,我国农业形势比较好,特别是粮食连续6年增产,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越是形势好,越不能掉以轻心。今年河北省级预算“三农”总投入比去年增长23.14%,投入总量达119亿元,这是近年来“三农”投入总量和增幅最大的年份。从上百亿元的真金白银可以看出,河北正在以实际行动认真落实总书记的叮嘱,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