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其实就是人才从中西部向东部流失的30多年。”
“一些待遇差的单位和地区,一直处于人才‘失血’的状态,而实际上这些单位和地区恰恰需要人才‘输血’。”
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人才流失的问题,再次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了部分代表委员的关注。他们纷纷提出,要解决人才流失严重、人才价值难以得到真正体现的困境,一靠投入,需要国家和各方面资金上的扶持,二靠改革,以最小成本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靓校舍、破宿舍,怎能留住人才?——一位特级教师的叹息
谈起教师队伍建设,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特级教师郑捷语气中流露着几分无奈:在中西部地区和一些东部的贫困地区,在国家大力投入下,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已实行标准化建设,盖得很漂亮。相比之下,一些地区教师的住宿条件却比较差,“这怎能留住大学生老师,更何谈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
她说,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是必需的,这并不是要将优秀教师平均分流到相对薄弱的学校,而是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城市与乡村教师的共同进步,同时使教师将对自身的定位和认识从“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实现在教育系统内的“大流动”。
“我们希望在建设这种机制的同时,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贫困地区教师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对他们合理的利益述求给予制度保证。”郑捷语气凝重地说。
在上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策。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
“我们希望这份规划纲要提出的内容可以尽快落到实处,彻底解决基层教师的后顾之忧。”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教师李小燕说。
私企+老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聊起自己的学校,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郑亚相当自豪,这是个培养了中国航天领域很多知名专家和中高层人才的西部高校。
“去年,有一家江苏的私企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主持研究项目的正是我校的一位退休老教授。”郑亚的喜悦却很快被接下来的话冲淡了:“4年前,我从南京调到西工大工作。几年来,经我的手调出有博士学位教授10来个,都去了北京和东部地区,人才的流失让我很不安。”
在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看来,郑亚的担忧不无道理。“西部种树、东部摘果。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重点实验室,还没用一两年,由于人才流失就荒废了,相当可惜啊。”刘基建议东部地区的人才接收单位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西部教育欠账较多,看到这一条我们都很高兴,但我看预算报告里还没有相应的具体安排,”郑亚焦虑地表示。
在这次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陈清华也准备提出关于加大高等教育区域统筹力度的建议。“从教育部和国家部属重点高校共86所的分布以及对各省拨款的数额来看,‘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拉大。”陈清华建议国家明确对12个无国家重点高校布局省份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机制鼓励优质师资到欠发达地区高校任教。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