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餐饮业“三小”潜规则:
小饭馆中“口水油”水煮鱼每份获利20余元、小作坊使用地沟油每月节约成本1.5万元、小摊贩卖“一滴香”米线每天盈利200余元……一些食品制售者“为利无德”,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监管漏洞、
道德“失守”的冷
峻现实。
据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 小饭馆中“口水油”水煮鱼每份获利20余元、小作坊使用地沟油每月节约成本1.5万元、小摊贩卖“一滴香”米线每天盈利200余元……
连日来,记者在北京、山东、西安等地走访了部分小饭馆、小作坊、小摊贩,发现一些食品制售者“为利无德”,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监管漏洞、道德“失守”的冷峻现实。
“口水油”:
一道水煮鱼循环用六七次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小饭馆里水煮鱼的价格竟和成本相当,难道饭馆在做赔本买卖?
北京西单附近一家川菜饭馆大厨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如果按水煮鱼的正规做法,需活鱼(以2.5斤草鱼为例)一条,每斤草鱼的批发价为7元,共17.5元;色拉油1斤,批发价为10元;黄豆芽、莴笋等配菜,共花费10.5元;还有花椒、干辣椒等辅料8元。如果不算房租、人工费等费用,一份水煮鱼的成本为46元。按菜单价计算,实售价则为50元。
难道一份鱼只赚4元钱?
这位大厨道出“玄机”:做水煮鱼的油、辣椒、花椒等原料一般是要重复使用七八次,除第一次使用的是新油外,以后几次都是用上次顾客吃剩的“口水油”。
另外,还可以在鱼的重量上做手脚,比如将2.5斤的鱼说成3斤。通过多种作假手法,每份水煮鱼至少可赚20元。这位大厨说,用“口水油”做水煮鱼是小饭馆的潜规则。如果不用“口水油”,每份水煮鱼的售价将提高二三十元。
地沟油:
小作坊月省1.5万元
为追踪农村“问题食品”的源头,记者此前曾来到山东一家生产油炸食品的小作坊。老板坦言,这些食品都是卖往农村的小卖部,批发价2毛钱一包,十分畅销。
记者在这家小作坊看到的景象令人吃惊:靠近窗户有一口大油锅,油已发黑,几名工人用铁锹从地上将沾有头发、污泥的“面疙瘩”铲起,放入油锅。“面疙瘩”出锅、凉透后,工人将辣椒粉、胡椒面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添加剂倒入容器中,搅拌均匀后装入包装袋中。
据介绍,这家小作坊的生产原料为面粉、油、多种添加剂等,其中油的成本占了总成本的“大头”,这家小作坊一直使用地沟油等“孬油”。这位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孬油”每公斤的价格低于5元,而花生油等“好油”每公斤的价格为20元左右。小作坊每月用油1吨左右,仅此一项成本差价至少为1.5万元。
“一滴香”:
米线卖得越多,越对不住良心
靠摆地摊卖5元一碗的米线,陕西西安的老周一天能净赚200余元。然而,前几天他却转行了,因为“米线卖得越多,越觉得对不住良心”。
“按正规做法,一碗米线成本为5元,基本上不赚钱”。老周举例说,做一碗米线需要干米线3两,成本大约1元;用猪骨熬一大锅汤(需猪骨4公斤80元、生姜等多种配料5元、煤气费10元)共花费95元,这一锅汤能做50碗米线,因此一碗米线中汤的成本约为2元;每碗米线中还需加入青菜、豆腐、鹌鹑蛋等配菜,大约1.5元;此外还需均摊水电、煤气、交通等费用。
说到赚钱,奥秘就在于“汤”上:不用猪骨而用“一滴香”来勾兑汤。一瓶500克的“一滴香”价格为50元左右,平均0.1元/克。“一滴香”可按1∶1000调成汤,因此,想要做成1千克汤(可做两三碗米线)仅需“一滴香”1克,费用为0.1元,平摊至每碗米线中的成本几乎为零。
■记者点评
当下,由于小饭馆、小作坊、小摊贩“点多面广”,监管困难,已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三小”食品问题不仅拷问经营者的社会道德底线,也暴露出政府监管的死角。要管好“三小”食品,清除监管“盲点”已刻不容缓。在基层,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一些监管人员还是靠眼睛看、鼻子闻,难以满足对“三小”食品的监管要求。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