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从能源发展方式入手,优化电源的布局和资源配置
据国家电网公司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华北、华东、华中电网电力缺口将达到3000万千瓦,而东北、西北电网却将富余电力2700万千瓦。但由于没有额外输电通道,东北和西北电网富裕电力难以支援“三华”电网。
“这种局部缺电、局部窝电的现象充分说明我国的电源布局和跨区输电能力亟待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名誉总工程师黄其励说。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工业主要采用就地平衡模式发展,哪里需要电就在哪里建电厂,大部分火电厂都建在东部地区,而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富集在西部地区。至2010年底,东部地区火电装机已达到3.2亿千瓦,占全国的50%,长江沿岸平均每30公里就建有一座发电厂,南京到镇江段电厂平均间隔仅10公里。
这一发展模式导致电煤运输压力巨大、电厂电煤成本增加。2010年,全国电煤耗用17.3亿吨,其中通过铁路跨省跨区外运14亿吨,占铁路运力的41%。从电煤成本看,长途运输大大增加了电厂的电煤采购成本。以今年3月末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为例,主产地山西的上站价格为620—640元/吨,集散地秦皇岛港的平仓价格则达到770—780元/吨,消费地广州港的提货价更是高达875—890元/吨。
据了解,近年来,东部省份已经主动降低了电源建设规模和进度,要求加快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提高跨区受电规模。但是受各种因素制约,许多电网规划项目前期工作明显滞后,跨省跨区输送能力不足。
“表面上‘电荒’是由电煤不足、水电乏力引起,但根源上是由粗放的能源发展方式导致。要破解‘电荒’,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外,必须从能源发展方式入手,进一步优化电源布局、资源配置,大力提高西部地区输电比例、理顺煤电价格机制、加大跨区电网建设等。”黄其励建议。(记者 冉永平 鲍丹)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