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4日,上海某超市洗涤用品货架上外资品牌产品“一统江山”。 “联合利华、宝洁、纳爱斯、立白等日化用品生产企业的大部分日化品牌都将提价,平均涨幅高达10%左右,多个品牌的洗涤用品价格已经上涨。”——这个消息日前一经传出,迅速引发网络强烈关注并催生了一个网络热词——“日不落”。“日化涨价潮”也成为百度新闻热搜词和微博热门讨论话题。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在中国洗涤用品市场,宝洁、联合利华、立白和纳爱斯四大巨头几乎占据了全国逾八成的市场份额。评论人士称,此次“提前宣布涨价”若是组织有计划的行为,不仅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还涉嫌构成价格垄断
近日媒体报道称,联合利华、宝洁、纳爱斯、立白等日化用品生产企业的大部分品牌都将提价,提价范围5%-15%。随着物价的高企,百姓花在日常消费品的钱也与日俱增,在通胀压力仍然高涨的情况下,消费者对生活用品的价格已经高度敏感。
据悉,目前在中国的洗涤用品市场,宝洁、联合利华、立白和纳爱斯四大日化巨头,几乎占据了全国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此推测,四大日化巨头是否已经对中国的日化市场形成垄断?
消费者认为,成本增加已经成为商品价格上涨冠冕堂皇的理由。生产企业只说因成本上涨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却从来都规避成本到底是多少、哪些成本上涨了、上涨了多少。以日化产品为例,所谓原料成本上涨,恐怕业内人士也不一定一清二楚,日化企业完全是自说自话,缺乏基本的公信力,企业不能利用这点而搪塞消费者。
评论人士认为,如果成本确实提升,企业涨价无可厚非,也不可避免,但如果是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大型经济体的联盟和联动来达到涨价并“挟持”市场的目的,不仅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还涉嫌违法。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