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中国人,慌什么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更新时间:2011/3/29 15:22:10   
>> 相关新闻链接
·双汇感冒 众基金吃药 ·2010上市公司平均净利逾8亿 三行业赚钱最快
·年报披露过千家 1039家公司净利同比增长近四成 ·11.2万亿蛋糕引发VISA携运通万事达向银联发难
·“三桶油”业绩分化凸显 高油价时代几多欢喜几多 ·国家发改委开出楼市明码实价首张罚单
·哪个省的生态更文明? ·国美发布"陈晓时代"最后一份业绩单 去年净利19.
·人民币汇率为何连续走强? ·“十二五”发展攻略:解析24道考题

 科学:通过科普减少无畏恐慌

  【作者】火恩杰 上海市灾害防御协会副会长

  万事开头难,只要意识到问题所在,科普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前几天,我的手机里也收到了短信,让大家去买盐。但是我告诉周围人,这都是谣传,不要相信。

  其实很多谣言之所以得到广泛传播,关键是缺乏相应的知识,比如很多人不知道海盐主要是工业用盐,不知道依赖碘盐无法防止核辐射等。谣言止于智者,有知识的话就不会传播谣言。有人问,从非典到现在,为什么“智者”的比例好像没有增加多少?无畏的恐慌为何仍然不时出现?这恐怕正是当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首先不得不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教材的编写对科学知识的普及抓得不够。大家都很感慨,日本经受了这么严重的地震,老百姓还相对比较淡定,这种灾难下的“平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近现代以来,日本人对地震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主要大学都设有专门的地震研究所;国土上的地震监测点很密;百姓对地震的相关知识了解得很多。

  我们应该对此认真思考:如何提高国民素质?

  搞国学、道德教育等,这些只是提高素质的角度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科普工作。以上海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南黄海发生6.2级地震,消息传到上海,当时就有大学生跳楼。后来总结这个现象,人们感觉到必须要普及科学知识。于是这方面工作做了10年,到1996年时,南黄海又发生6.1级地震,没人再跳楼了。这说明,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普及科学知识,对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是非常有好处的。

  另外,我们什么都讲透明,政府应该把一些真实的信息适时告诉老百姓。比如,我们宣传地震,以前说不要宣传,怕引起老百姓的担心——是不是要来地震了?紧接着就会有一些地震谣言出现,以前确实出现过这种情况。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不去宣传。我一直主张对地震知识的宣传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主动告诉大家地震科学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地震背景、地震历史、地震情况,这样老百姓能了解到当前自己居住城市的震情是怎样的,再加上普及的知识,他就能够对当地的地震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判断。

  在日本,任何震级的地震信息都会对外公布,这对稳定民心也发挥了一定作用。相形之下,我们国家还是有所欠缺。

  具体到如何普及科学知识的层面,我一直主张,一是通过教育系统,对学生进行灾害教育,并且是综合的灾害教育。虽然很多灾害形成的科学原理不一样,但是地震、海啸、台风等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中有共同的地方;二是建立专业的地震博物馆进行专门教育;此外,报刊杂志、每年的防灾纪念日都可以介绍和宣传灾害知识。

  现在相较于地震,对核辐射的知识普及和宣传尤为不到位。更多的人,只是对核辐射的威力停留在笼统和模糊的层面。其实,我们已经进入到“核时代”,国家核电站发展很快,应该及时宣传原子核的裂变是怎么回事?放射出的物质是什么?人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注意哪些问题等。既要宣传知识,同时也要宣传防范内容。这个过程可以很简单。比如,中学的物理课已经开始学习原子的结构、裂变反应等。我们可以补充一个章节介绍:现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渠道有哪些?安全设施做得怎么样?万一有泄露,多少剂量对人体有影响?我们国家有多少核监测部门会对老百姓负责……

  万事开头难,只要意识到问题所在,科普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本版文字均由本报记者 邓媛 采访整理,实习生李珵亦有贡献)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