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出逃
2月10日凌晨2点左右,响水大逃亡达到高潮。据响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周厚良介绍,当日加入逃亡大军的人涉及陈家港镇、双港镇等4个乡镇的30多个行政村,超过一万人。
风声并不是没有传到化工园区。也正是从凌晨2点开始,陈家港生态化工园区的环保热线涌进了大量电话。“化工园区的大和氯碱厂是不是氯气泄漏,马上就要爆炸了?”附近村民接二连三地焦急问询。
化工园区管委会负责安全的张副主任得知消息后,立刻从家赶往园区。这里聚集了48家化工企业,按规定,平日里为确保安全,由张副主任带领24人分三班,每天不间断地进行安保监督工作和相关设备检测。
“当时,经过我们仔细排查,园区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发生氯气泄漏,并有爆炸迹象。我们不断跟村民解释,可根本没人听。”推搡与吵嚷下,园区工作人员的劝阻无济于事。
而潘东在打了另一个电话后更加坚定了要逃亡的决心,他是跟当地派出所值班的朋友通了电话,朋友告诉他“可能发生了爆炸”。
就是在各类信息的交错汇集中,响水县国道、省道、县乡道上塞满了人。村民们回忆说,当时到处都是逃亡的人,有开小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车的,还有徒步行走的,黑压压的一片,场面十分混乱。
陈港镇王商村村民蔡凤英后来描述说,她一家九口人摸黑奔跑,由于走得匆忙,孩子少穿了件毛衣,冻感冒了。而那些骑摩托车的人,很多发生冲撞,摔得鼻青脸肿;还有人电瓶车没电了,便干脆把车扔在路边独自往前跑;还有汽车和拖拉机发生碰撞的场面,“现在想想还是很害怕”。
众多事故中,潘东一家人的遭遇最悲惨。他带着家人搭上了邻居亲戚开来的农用车,农用车上后来总共挤了二十多人。天黑下雪,车子不幸坠入村边的河沟,包括潘东3岁孙子在内的4人不幸遇难。
等到天亮时,多数群众已跑到了离家数十公里的地方。
阴影未散
响水县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一份情况通报说,事件发生后,响水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召集相关镇区和部门进行会办,落实人员,现场调查事件发生原因,深入村组稳定群众情绪,维持交通秩序。同时,通过手机短信、政府网站、电视台、电台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县政府发言人周厚良表示,“通过我们调查证实,这个事件是一起纯属由谣言传播而引起的群众恐慌的事件”。
大约从10日早晨6时左右,有关“没事了”的说法再次经过口口相传,“逃亡”的村民开始陆续返家。
周厚良介绍,为切实降低事件影响,10日上午,县委县政府一方面继续组织干部深入农户,挨村逐户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电视、网络、广播进一步向群众说明真相;另一方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说明事件真实情况,引导舆论,以正视听。
根据县政府2月13日的通报称,2月12日, 2名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刘某、殷某被刑事拘留,违法行为人朱某、陈某被行政拘留。
但“谣言”的澄清与问责,没能彻底削减村民们的恐慌。双港镇塘港村村民张喜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现在如果有人告诉我要爆炸,我还是会跑,先跑再说,保命要紧。”
对此,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笪素林认为,当地政府发展化工产业的指导方针没有错,也相信政府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这些离群众的心理期盼、离化工园区附近村民安居乐业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大量村民长期对化工污染的恐惧心态,就是很好的说明。“化工项目在引进之初,政府就应考虑如何消除民众的恐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把这些措施提前告诉民众。”笪素林说。(记者刘兆权)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