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中国人,慌什么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更新时间:2011/3/29 15:22:10   
>> 相关新闻链接
·双汇感冒 众基金吃药 ·2010上市公司平均净利逾8亿 三行业赚钱最快
·年报披露过千家 1039家公司净利同比增长近四成 ·11.2万亿蛋糕引发VISA携运通万事达向银联发难
·“三桶油”业绩分化凸显 高油价时代几多欢喜几多 ·国家发改委开出楼市明码实价首张罚单
·哪个省的生态更文明? ·国美发布"陈晓时代"最后一份业绩单 去年净利19.
·人民币汇率为何连续走强? ·“十二五”发展攻略:解析24道考题

  一夜之间,盐没了

  事态的发展开始走向荒诞: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盐没了。

  3月17日下午,家住北京南三环的李女士出门买盐却遭遇尴尬。最后,她终于成功从淘宝网抢购到了最后两袋“台湾统一生机海盐”。“真是贵啊!平时都是30多元一袋,我都舍不得买。”李女士对《国际先驱导报》抱怨说,“我只想做饭吃,哪知无盐可买。”

  这一波突然袭来的“抢盐”风波,被学者们视为日本地震引起中国人大恐慌的最高潮。中国盐业总公司事后的调查显示,从3月16日起,浙江省部分地区发生群众集中购盐现象,并迅速向周边省市蔓延,至次日扩散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想不通啊,怎么会抢盐!”从事化学分析研究的潘先生大惑不解。他理解的抢购思维有两种:一是听闻海水因核辐射受到污染,今后生产的海盐不安全、不能食用;二是所谓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但是动脑筋想想就知道,盐中能含多少碘?我们每天能吃多少盐?口味太重还容易诱发疾病,怎么可能靠盐来预防辐射。”

  在浙江大学副教授何镇飚看来,“公众对自身安全状况的忧虑、以及相关核知识的匮乏是造成这次非理性抢购的原因所在。”

  幸运的是,这出荒诞戏码来得快,去得也快。

  中盐总公司后来发布公告披露,抢购发生后,该公司即根据国务院会议精神,要求各地、各级盐业公司连夜组织一切力量,向当地大中型零售商配送食盐,保证18日早晨超市货架上有盐可供,并且采取限购、供应散装盐等应对措施,保证供应。

  “抢盐”潮从3月19日起渐趋平稳。当天,记者在北京一家超市看到,印有“中盐公司碘盐”字样的商品已经摆满了货架。

  但同时,戏剧性的一幕又在多家地方超市出现。“高价买多的盐能退吗?”面对电视媒体镜头,一位来自安徽农村的妇女委屈地说,“我又没有文化,当时他们买我也买了……”

  恐慌背后的“手”

  按心理学上的解释,“恐慌心理下出现的从众行为,主要是看见别人买什么就买什么,没有太多理性判断,即使冷静判断后也会跟随大众选择,觉得更保险。”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钱铭怡分析说。

  朱磊认为,除了“从众行为”,不排除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谣言造势的可能。

  据媒体报道,未经证实的消息是,浙江部分游资起初“在股市大量买入云南盐化等股票。继而到杭州当地超市抢盐,然后通过网络散布消息。将云南盐化拉至涨停,达到以小博大的效果”。一位浙江游资人士也证实说,日本地震发生后,就有资金围绕这一突发事件火中取栗。

  不过随着国家相关部门辟谣,食盐抢购得以逐渐遏制,3月17日时还一度表现疯狂的“盐业股”次日时几乎全线跌停。

  有专家认为,虽然目前的“抢盐风波”平息,但不能排除日后再发生类似情况,所以建议在资本市场和现货市场共同建立预警机制,对通过散布谣言实现获利目的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学者马未都在博客中以带有文学化的语言评论道:“抢盐的事如同别人家着了火,我们自己回家往被褥上泼了一盆凉水。仔细想想,别人家还没着火,只是冒了点烟,我们就如临大敌般地把自己几乎搞得睡不着觉。我们躺在湿冷的被褥上冷静下来想想,我们为何这样?”

  事实上,正是在解读日本核危机带来的可能后果时,有专家和媒体的误导乃至语焉不详加重了民众的不信任感。比如,有学者称“喝碘酒可以预防辐射”;还有专家称“戴上围巾就可以防核辐射、最坏的结果是核爆炸”……而就在“抢盐”风波之初,来自浙江某学院的教授还公开引导大家“碘对辐射也有防御作用”。

  此外,“恐慌心理下,与政府和传统媒体说了什么相比,人们更容易相信来自手机短信上的、经由自己信任的亲友的说法。即便这种说法可能没有科学性。”钱铭怡说。

  中国人不怕什么

  钱铭怡同时指出,“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台风眼’,意指灾难中心的人相对镇定,他们认为最坏后果不过如此,不容易产生超过实际发生情况的反应;反而是周边地区的民众会感到不确定性增加,在可能的安全威胁下做出过度的防御反应。”

  尽管如此,已从仙台飞抵国内的物理学博士小彭仍然感慨:非典时中国人抢醋、日本地震时中国人抢盐,“一点风吹草动就足以令我们恐慌”。

  “可是你说,中国人有什么不怕呢?”一位来自广州的资深媒体人反问道,“吃喝拉撒,从果子狸到苏丹红,还有买房、买车,中国人不恐慌的理由实在是太少了。”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足以说明,即使在物质生活逐渐充裕的当下,“不安全感仍旧时时环绕在大家心里,继而日本地震也能在国人心中掀起类似的‘蝴蝶效应’。”

  网络上,已有网友套用原招商银行董事长秦晓的话解释说:中国人的惶恐与不够胆,表面上是对于核泄漏的恐惧,骨子里还是对于权力的不信任与惶恐。(记者邓亚君)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