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哪个省的生态更文明?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更新时间:2011/3/29 9:53:46   
>> 相关新闻链接
·国美发布"陈晓时代"最后一份业绩单 去年净利19. ·人民币汇率为何连续走强?
·“十二五”发展攻略:解析24道考题 ·中国网事:揭开股民百万资金被“钓”的黑幕
·保障食品安全能都靠自己“养猪”吗 ·奢侈品的中国价格谁说了算?
·浙江炒房团撤离北京转战二三线城市 自曝投资四怕 ·百度文库道歉无诚意惹不满 作家不买账维权到底
·3000点 一停二看三通过 ·“限购令”下三线城市楼市现“春寒”

  什么是生态文明?

  一个地方自然生态好,是不是就是生态文明水平高?

  生态文明水平能够量化吗?能够替代GDP考核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吗?

  对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数”(ECI)的概念,对我国地区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科学测算和深入分析,作出了2007-2009年我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排序。经课题组授权,《中国经济周刊》再度独家披露该课题最新研究成果。

  “生态文明”怎么算?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就是衡量这种转变的程度,即以消费最少的资源和最少的环境代价来获取更大的发展程度。一般来说,可以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本研究组用生态足迹这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方法来测算。

  课题组提出的生态文明指数(ECI)首先需要计算生态足迹,然后将各地人均GDP和生态足迹作比,最后将各地的水平同全国平均水平作比,进行指数化。基本计算公式为:

  ECI =(地区人均GDP地区生态足迹)/(全国人均GDP全国平均生态足迹)x100

  在这里,所谓生态足迹,是指单位人口对生态环境的总体冲击。任何已知人口的生态足迹,等于生产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是生态文明指数计算的基础和关键。研究小组分别收集每一个账户的地区消费量,进而通过复杂的转换和计算得出一个地区每人的生态足迹大小。其中考量了森林、草原、耕地、建成区等不同类型土地(根据不同土地类型对于生态系统维护的作用来判断,森林和草地的净初级生产力较高,耕地较低,建成区最低),煤炭、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气和电力等各种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发展要求的不同等级),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等环境污染的不同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谁的生态最文明

  ——北京、上海、广东连续三年排前三

  课题组计算了2009年中国省区市生态足迹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序如图1所示。

  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从图1中可以看到,2009年全国平均的生态足迹是每人6.11全球公顷(量化生态足迹的统计单位)。30省区市的生态足迹大小差异极大。

  生态足迹最大的省份是内蒙古,达到了16.28全球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6倍。排名在第二、第三的省份分别是宁夏和山西,都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上海和北京等市,生态足迹却不是最大的,只排在全国省份的中上游。另外,数据显示,广西、江西、四川、湖南等省份的生态足迹排在全国的最低档。

  以生态足迹计算结果为基础,利用生态文明指数的公式,2009年全国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从大到小排序如图2。

  正如上述,建设生态文明本质上是资源更加节约、环境更加友好的发展过程。因而,生态足迹大小虽然是生态文明重要影响决定因素,但并不等同于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

  图2是30个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的排序,它表示各地区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排在前三位,相对于全国分别为252.09、188.7、178.15,生态文明水平全国领先,而宁夏、山西及贵州等省份则排在最后的三位,仅为40.7、40.74和48.33。考虑到30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的标准差为47.4,这里以50为一个标准差区间将全国省区市简单划分为四组:

  高水平组(ECI高于150):排序中有6个省份居于此水平,依次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天津,全部位于东部沿海。尤其是北京生态文明指数大于200,充分显示从生态利用效率角度以及污染处理效果方面,北京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中高水平组(ECI介于100与150):排序中共有9个省份排在此区间,有东部省份如福建和山东,更多的是中、西部省份,包括江西、湖南、广西、重庆、湖北、河南和四川。这些省份相比全国平均水平处于生态文明水平的中高组。

  中低水平组(ECI介于50与100):排序中共有12个省份在此水平之间,既包括东部省份的河北和海南,吉林、黑龙江和辽宁,也包括中西部省份的山西、安徽、内蒙古等。这些省份的生态文明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低水平。

  低水平组(低于50):在排序中有三个省区处在50以下,是贵州、山西和宁夏,处于我国所有省份中最低的水平上。但整体水平较低,这并不能表示这些省区的生态建设没有任何进步,正如后文所分析的,山西省是我国省份中少数生态足迹连续下降的省份,只是由于传统的产业发展和能源利用结构等原因,能源消耗量巨大,但是生态文明水平正逐步提升。

  从时间序列来看,2007年至2009年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及排序结果如表1。

  从全国生态文明指数的排序变动来看,总体格局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不排除个别省份有明显的位序变动。江苏、天津、江西、湖南、湖北以及山西等省份都有不同程度的排名上升,体现了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进步速度全国领先;但是福建、四川、山东等省份生态指数排名出现了下滑,相对其他省区市来说位置下降了。



责任编辑:cprpw
[1] [2] [3]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