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各地两会上频现GDP翻番字眼 引发经济过热隐忧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11/1/25 9:38:27   
>> 相关新闻链接
·年终奖:先还贷还是先投资 ·厂商否认春节后涨价
·2010年石市存贷款均居全省第一 ·银行停贷风暂未波及河北
·加价提车再现热门车型“一车难求” ·2010年消费投诉呈七大热点
·新网工程上的“红”珠宝 ·我省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大
·央企明年拟适度提高资本预算上交比例 ·奥巴马明日发表国情咨文:"让经济飞,让就业涨”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果保持平稳,实现全面小康等各项经济指标都是没有问题的。然而现在来看,各个省都准备在这个五年里大干一场,有的省甚至提出了翻一番的目标。特别今年到明年,各级政府又要换届,这些都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快。

  “如果经济增长过快,那么一方面物价稳不住,第二个结构调整又泡汤了。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千方百计想办法踩刹车,让经济保持适当的速度,主要防止过快过热。”姚景源说:“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8%至9%之间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好的。如果说总结一点经验的话,2009年中国经济保持在8%多一点就够了,没必要干到9 .2%。如果真的8%多的话,也就不需要投放那么多的货币,也就不会在2010年推高物价了。中国人现在觉得经济只增长8%是不行的,其实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全世界都是奇迹了。我觉得我们要确立一个思想,中国经济比较好的增长速度是9%左右,不宜太高。”

  国 家 发 改 委 宏 观 院 某 研 究 员 也 表 示 , 与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出现大幅下滑相比,他更担忧“十二五”期间地方政府启动新一轮的比赛,造成新一轮的政府主导的投资扩张,拉动经济过快增长。

  他说:“我的基本认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需形式已经发生变化,所以全要素生产贡献短期内很难提高,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是下行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硬要把经济增长速度拉起来,很有可能后果就是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而且持续化。中国现在的通胀问题不是总需求明显大于总供给造成的,主要是流动性的因素,再加上短期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产品供给紧张。如果经济增长过快,就会造成总需求拉动的通胀,到那时中国所面临的物价形式可能跟现在会不一样。”

  该研究员还表示,今年是中国成立后经济增长第三个30年的开头之年,是关键的一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个30年,用计划经济推进了工业化;第二个30年实行了改革开放;而第三个30年是要进行经济结构转型,走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作为开头的一年,路径选择非常关键。

  “我希望这个头能开的很好,我们不仅能够维持住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且结构调整也能取得积极进展,通胀也能得到有效控制。”他说。

  献策

  专家为经济转型开组合药方

  说起来,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地方之间形成的积极良性的竞争关系分不开。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对记者表示,具有中国特色的县级政府之间的竞争正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里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由于地方政府没有宏观调控手段,不能调整利率,在财政收支上不能安排赤字,不能安排地方债,所以地方政府要发展当地经济,改善当地民生就必然需要较高的G D P。”

  然而,这种高增长的规划并不适合“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大环境。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研究员王元京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如果地方G D P预期增速太高的话,可以看出其增长方式还是没改变。而如果增长方式不改变,还是利用规模换效益,用增长速度替代技术进步的话,那么这种发展方式还是依赖传统发展路径。”

  如何改变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过高热情呢?王元京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

  外在方面,主要是要强化市场约束。他说,过去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和资本市场没有放开,像电、煤、油、地等资源一直保持政府垄断价格,企业没有外在压力,竞争力就不充分。现在需要政府来推动价格体制改革,通过市场机制把价格传导下去,倒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不能再只是粗放式的拼规模、拼土地、拼资源,而要珍惜生产要素,更多的在技术进步和自主知识产权上下功夫。给过去在这些领域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增加一些外在的压力,以迫使它们完善各种责任制,包括强化环保责任,使企业感觉到必须要转型。

  内在方面,要推进地方的结构调整,关掉落后产能企业,强化准入门槛、产业门槛、环保门槛、安全门槛,引入更多的竞争机制,包括优胜劣汰、整合、并购、重组,生成内在的技术进步发展动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型。

  地方政府本身也需要对考核指标进行转型,不在只是单单考核经济增长速度,还要强调民生,强调和谐发展。换而言之,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评价要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蔡志洲也建议要让地方政府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观念,把社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结合起来。同时要鼓励各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他说:“体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但是反过来,中国人是有智慧的,把技术做好了就有可能带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另外,蔡志洲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也有助于中国经济更顺利的实现转型。他说,社会主义民主强调在立法过程中间,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要多倾听大家意见,这就会兼顾多方的利益。而只有法制建设取得成效,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有了坚实的推进基础。 (方烨)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